
cannot but; cannot help but; fain; have to
"不得不"是現代漢語中一個重要的情态副詞短語,用于表達客觀條件限制下的"被迫"或"别無選擇"之意。其核心含義與英文短語"have to"或"must"(在強調外部強制時)高度對應,但蘊含着更強的無奈感。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英詞典的詳細解析:
被迫性
表示行為的發生并非出于主觀意願,而是受到外部環境、客觀條件或現實壓力的強制。
例: 時間緊迫,他不得不放棄原計劃。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釋義為"表示必須這樣(常帶有不情願的意思)"。
唯一選擇性
強調在特定情境下,某種行為是唯一可行的解決方案,隱含"别無他法"之意。
例: 資金短缺,公司不得不裁員。
來源:《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9版)牛津大學出版社:對應"have to"的釋義"used to show that sth is necessary or must be done"。
副詞性結構
"不得不"後接動詞短語,構成"不得不 + VP"句式,在句中作狀語。
英譯對照:
情态強度層級
其強制性強于"應該",弱于"必須",更側重客觀約束:
應該 (should) < 不得不 (have to) < 必須 (must)
來源:《新世紀漢英大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明确标注其對應英文為"have no choice but to"。
客觀限制
描述資源、時間、能力等客觀條件導緻的被動行為:
例: 暴雪封路,遊客不得不滞留機場。
道德/規則約束
表達社會規範或倫理要求下的責任性行為:
例: 作為證人,他不得不說出真相。
來源:《漢語8000詞詞典》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例句中強調"因責任而必須行動"。
根據語境差異,英文對應表達需分層處理:
例:不得不遵守法律 → have to obey the law
例:不得不接受失敗 → have no choice but to accept defeat
例:不得不承認 → cannot but admit
綜合來源參考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Hornby, A. S.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9版).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8.
- 惠宇. 《新世紀漢英大詞典》(第二版).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6.
“不得不”是一個常用漢語短語,表示因客觀條件限制或主觀上的無奈,必須采取某種行動。其核心含義是“沒有其他選擇,隻能這樣做”,帶有被迫、勉強的語氣。
雙重否定表強調
“得”表示“能夠”,“不得不”字面意為“不能夠不”,通過雙重否定結構強化了“必須”的含義。例如:
“時間緊迫,我不得不熬夜完成工作。” (暗指别無選擇)
隱含被動性
與單純的“必須”不同,“不得不”往往暗含外部壓力或客觀條件逼迫。例如:
“暴雨導緻航班取消,我們不得不改乘高鐵。” (強調客觀原因)
場景類型 | 例句 | 隱含情緒 |
---|---|---|
客觀限制 | “手機沒電,不得不向路人借電話。” | 無奈感 |
規則約束 | “考試規定不得不遵守。” | 強制性 |
權衡利弊 | “為健康着想,不得不戒煙。” | 理性抉擇 |
不與“被”字連用
錯誤用法:“我被不得不加班”
正确形式:“老闆要求,我不得不加班”
後續動作多為動詞短語
常見結構:不得不 + 動詞(承認/接受/放棄/推遲)
該短語在口語與書面語中均高頻使用,既能表達客觀現實的約束(如法規、自然災害),也能反映主觀上的妥協(如情感、利益權衡)。理解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是強調被動性還是必要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