癖性英文解釋翻譯、癖性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proclivity
相關詞條:
1.leaning 2.proneness 3.tendency
例句:
- 環境于小孩習慣地表現出某些癖性。
Environment conditions a child to behave in certain ways.
分詞翻譯:
性的英語翻譯:
character; gender; nature; quality; sex
【醫】 gam-; gamo-; geno-; sex
專業解析
“癖性”是一個漢語詞彙,指長期形成的、較為固定的習性、愛好或傾向,常帶有難以改變或獨特的意味。從漢英詞典的角度來看,其核心含義可理解為:
-
核心釋義:
- Habitual inclination / propensity: 指個人根深蒂固的、習慣性的傾向或偏好。這強調了其長期性和自然流露的特點。例如:“他有一種獨來獨往的癖性” (He has a habitual inclination to keep to himself)。
- Idiosyncrasy: 指個人特有的、可能顯得古怪或與衆不同的習性。這個翻譯更側重于其獨特性和可能不被普遍理解的特質。例如:“這位藝術家有些怪癖性” (The artist has certain idiosyncrasies)。
- Peculiarity: 指奇特的、不尋常的特性或習慣。與 idiosyncrasy 類似,但更強調其“奇特”的一面。例如:“貓有愛幹淨的癖性” (Cats have a peculiarity of being cleanly - 這裡指貓愛幹淨這種在動物中顯得特别的行為傾向)。
- Bent / Penchant: 指強烈的愛好或傾向,尤其指對某種特定事物的偏好。例如:“他對收集郵票有癖性” (He has a penchant for collecting stamps)。
-
詞源與構成:
- “癖” (pǐ):本義指積久難治的病,引申為積久成習的嗜好、習性。《說文解字》釋為“病也”。在現代漢語中,“癖”常指難以戒除的、強烈的愛好或習慣(如潔癖、嗜書成癖)。
- “性” (xìng):指本性、天性、性質。
- 因此,“癖性”合起來,意指根植于本性之中的、較為固定且獨特的習性、愛好或傾向。它比一般的“習慣”更深層、更難以改變,且常帶有個人獨特的色彩。
-
語義側重與使用:
- 穩定性與根深蒂固: “癖性”描述的是一種相對穩定、不易輕易改變的習性,它往往被認為是個人内在性格的一部分。
- 獨特性: 它常常帶有某種程度的獨特性,可能是個人的标志性特點,有時甚至可能顯得古怪或與衆不同(但并不總是貶義)。
- 中性偏描述性: 該詞本身是中性的,但在具體語境中,根據所描述的“癖性”内容,可以帶有褒義(如對學問的癖性)、中性(如某種生活習慣)或輕微的貶義(如固執己見的癖性)。
- 與“習慣”的區别: “習慣”泛指通過實踐或經驗而適應的行為方式,範圍更廣,程度可能較淺;“癖性”則更強調其根植于本性、程度較深、更具個人特色且難以改變的特性。
-
語言學視角:
- 從詞彙學角度看,“癖性”是一個複合詞,由兩個語素“癖”和“性”構成,屬于偏正結構(“癖”修飾“性”)。
- 在語義場中,它與“習性”、“禀性”、“脾性”、“嗜好”等詞有相近之處,但各有側重。“癖性”更突出其獨特性和難以改變性。
權威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癖性”的定義為“個人所特有的癖好和習性”。這是中國大陸最具權威性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 《漢英大詞典》(第3版,吳光華主編):提供了包括 idiosyncrasy, peculiarity, habitual inclination 等在内的多個對應英文翻譯,反映了該詞在不同語境下的豐富含義。該詞典是漢英翻譯領域的重要參考工具。
- 《牛津英漢漢英詞典》:其漢英部分同樣收錄了 idiosyncrasy 和 peculiarity 作為“癖性”的主要對應詞,印證了其核心含義。牛津詞典系列在全球享有盛譽。
- 《說文解字》(許慎):對“癖”字本義的解讀(“病也”)為理解“癖性”一詞中“癖”所蘊含的“積久難改”之義提供了詞源學依據。這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具有奠基性意義。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作為《現代漢語詞典》的編纂機構,其學術權威性保證了該詞釋義的準确性和規範性。
網絡擴展解釋
“癖性”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pǐ xìng,指個人長期形成的特殊嗜好、習性或性格傾向,通常帶有一定程度的執着或偏執特征,有時也隱含“非大衆化”的意味。
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指個體特有的行為模式或心理傾向,既包含普通愛好(如收集物品),也可能涉及非常态行為(如潔癖、強迫性習慣)。例如《紅樓夢》中賈寶玉對胭脂的癡迷即被稱為“癖性”。
-
詞義構成
- “癖”:本義為積久成習的嗜好,中醫也指腹内結塊的病症(如《玉篇》中“食不消”的記載)。
- “性”:指性格或習性,兩者結合強調根深蒂固的行為特征。
-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癖好、嗜好、習性、怪癖
- 反義詞:常态、共性、大衆化行為
-
應用示例
- 正面案例:宋代書畫家米芾對奇石的癡迷(“石癖”),被視為藝術追求的象征。
- 中性案例:明代文人張岱的“茶癖”,體現生活美學。
- 負面案例:過度潔癖或強迫性行為可能影響社交(如《二刻拍案驚奇》中甄監生沉迷煉丹的癖性)。
-
文化關聯
古代文人常以“癖”标榜個性,如白居易詩雲“人皆有一癖”,這種文化現象将癖性從病理概念轉化為身份标識。
溫馨提示: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學作品中的使用場景(如《紅樓夢》相關段落),可查閱标注來源的原始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