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lean oil
deficient; impoverished; inadequate; loquacious; poor
paint; fat; grease; oil
【化】 oil
【醫】 elaeo-; eleo-; oil; Ol; olea; oleo-; oleum
“貧油”在漢英詞典中定義為描述自然資源匮乏狀态的專業術語,特指某一地區或國家石油儲量不足或開采困難的現象。其核心含義包含三個維度:
地質學層面(Geological perspective)
指地層中石油儲量低于經濟開采标準,例如石油藏量少、分布零散或埋藏過深。《石油地質學辭典》(中國石化出版社,2019)将該詞對應為“petroleum-poor formation”,強調地質構造中碳氫化合物含量的匮乏。
能源經濟層面(Energy economics)
在國際能源署(IEA)報告中,“oil-deficient region”被用于描述需要依賴進口滿足能源需求的區域,如日本被歸類為典型貧油國家。這種用法體現在世界銀行《全球能源發展報告》對能源自給率的量化分析中。
工業應用層面(Industrial application)
中國石油學會标準文件将“貧油”工況定義為煉油廠加工低原油供給量的生産狀态,此時設備運轉效率會低于設計産能的60%,這個定義可見于《煉油工藝技術規範》(GB/T 29178-2012)。
該詞的英文翻譯需根據語境選擇:“oil-deprived”常用于政治經濟學論述,“hydrocarbon-deficient”多出現于地質研究報告,而“low-yield oilfield”則是石油工程領域的專業表述。北京大學《漢英科學技術詞典》特别指出,翻譯時應避免直譯為“poor oil”,這種表述易産生油品質量低劣的歧義。
“貧油”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地質學/能源領域
指國家或地區石油資源匮乏,儲量極少或開采難度大。例如,中國曾長期被視為“貧油國”,直到大慶油田等發現才改變這一局面。該用法常見于資源評估報告或曆史性表述,如“甩掉貧油帽子”形容突破資源困境。
工業術語
在天然氣或煉廠氣加工過程中,特指脫除吸收氣體後的吸收油(lean oil)。與之相對的是含烴量高的“富油”。這種用法屬于化工專業詞彙,描述吸收液的物理狀态。
成語化引申(較少見)
部分詞典将其解釋為“極度貧窮”,但這種用法在當代文本中較罕見,更多出現在方言或特定文學作品中。需注意語境避免混淆。
使用場景建議:
若需更詳細的技術參數或曆史案例,可查閱地質報告或化工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