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平均碼長英文解釋翻譯、平均碼長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average code length

分詞翻譯:

平均的英語翻譯:

average; counterpoise; equilibration; evenness
【醫】 Av.; average
【經】 avg.

碼的英語翻譯:

code; yard
【計】 ASA code ASA
【經】 code; yard

長的英語翻譯:

grow; length; lengthily; long; older
【計】 long
【醫】 dolicho-; L.; length; macro-; makro-

專業解析

在信息論與編碼理論中,"平均碼長"(Average Code Length)指離散信源編碼後每個符號對應的二進制碼字長度的期望值,其數學表達式為:

$$ L = sum_{i=1}^{n} p_i l_i $$

其中:

該指标由Claude Shannon在1948年發表的《通信的數學理論》中首次系統闡述。Thomas Cover在經典教材《信息論基礎》中強調,最優編碼的平均碼長滿足: $$ H(X) leq L < H(X)+1 $$ 其中$H(X)$為信源熵,這一不等式确立了壓縮效率的理論邊界。

實際工程應用中,David Huffman于1952年提出的貪心算法能構造出最小化平均碼長的前綴碼,該算法通過優先合并低概率節點構建二叉樹,其編碼效率已廣泛應用于ZIP、JPEG等标準。國際電信聯盟ITU-T H.265視頻編碼标準白皮書顯示,通過自適應調整碼表可将平均碼長降低30%以上。

在通信系統設計中,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的多篇研究表明,結合Lempel-Ziv算法與算術編碼的混合方案能更逼近香農極限。這些理論成果為現代5G通信中的信源編碼模塊提供了核心支撐。

網絡擴展解釋

平均碼長是信息編碼領域的重要概念,主要用于衡量編碼方案的經濟性和效率。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平均碼長指對字符集内所有字符編碼長度的加權平均值,權重為各字符的出現頻率。其計算公式為:
    $$ L = sum_{i=1}^{n} p_i cdot l_i $$
    其中,( p_i ) 表示第 ( i ) 個字符的出現概率,( l_i ) 為其對應碼長。

  2. 分類與特點

    • 靜态平均碼長:基于編碼表直接計算的理論值,未考慮實際使用中的頻率差異。
    • 動态平均碼長:通過實際文本編碼或錄入統計得出,因高頻字符采用短碼優化,通常小于靜态值。
    • 等長碼與不等長碼:等長碼(如ASCII碼)的靜态與動态平均碼長相等;不等長碼(如哈夫曼編碼)通過動态優化縮短平均碼長。
  3. 應用意義

    • 編碼經濟性:平均碼長越小,編碼方案越節省存儲或傳輸資源。例如漢字編碼的平均碼長通常控制在3以内以提升效率。
    • 與熵的關系:根據信息論,無失真編碼的平均碼長下限為信源熵,實際編碼中平均碼長需大于熵值以防止信息損失。
  4. 特殊場景說明
    在無失真信源編碼中,原始數據與編碼後數據長度一緻,此時平均碼長等于原始數據的平均長度。

平均碼長通過頻率加權反映編碼效率,其優化需平衡理論設計與實際應用需求,是評價編碼方案的核心指标之一。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