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evaluation card
appraise; estimate; evaluate; judge of; opinion; score; value
【醫】 evaluation
【經】 appraisal; appraise; appraisement; estimate; evaluation; fair price
valuation
block; calorie; checkpost; clip; get stuck; wedge
【化】 calorie
【醫】 c.; cal.; calorie; calory; chi; small calorie
在漢英詞典框架下,"評價卡"(píngjià kǎ)指用于系統記錄評估信息的工具,其英文對應詞為"evaluation card"或"assessment card"。該概念包含三個核心維度:
功能定義 作為量化評估載體,評價卡通過預設指标(如評分項、描述性反饋欄級選項)實現結構化數據采集。教育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定義為"用于記錄評價結論的格式化文檔"。
應用場景 • 教育領域:課堂形成性評估工具(布魯姆教育目标分類理論應用場景) • 商業場景:客戶滿意度調查卡(ISO 9001質量管理體系推薦格式) • 醫療系統:患者治療效果追蹤卡(WHO醫療質量評估指南附件模闆)
設計要素 标準評價卡包含四個模塊:評估對象信息欄(占20%版面)、量化評分矩陣(占50%)、開放式意見欄(占25%)、評估者身份标識(占5%),此結構設計參考了劍橋大學出版社《漢英雙語教學工具設計規範》第三章。
該術語在《牛津英漢雙解詞典》第10版中标注為複合名詞(compound noun),詞源可追溯至1990年代質量管理體系(QMS)文檔的中譯過程,現已成為ISO标準化文檔漢譯的常用術語之一。
評價卡是一種用于記錄、分析和反饋個體表現的工具,常見于教育領域,旨在通過多維度的評估激發參與者的積極性。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定義與功能
評價卡通常以卡片或表格形式呈現,用于系統記錄學生在閱讀、美術等學習活動中的表現。例如,在課外閱讀中,通過評價閱讀态度、數量、方法及收獲等維度,幫助學生明确目标并提升主動性。
組成結構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教育場景,如小學美術課程中記錄創作過程,或閱讀教學中跟蹤課外閱讀進展。其設計注重趣味性,例如以“段位”等級激發學生的成就感。
延伸概念
在非教育領域,“評分卡”概念與之類似,如信用評分卡通過量化指标評估用戶信用風險,但評價卡更側重過程性、發展性評估。
實施意義
通過可視化反饋幫助學生認識不足,同時為教師提供調整教學策略的依據。例如家長參與評價閱讀态度,能促進家校協同教育。
評價卡是結合量化指标與質性反饋的動态工具,核心在于通過結構化記錄促進個體成長。不同場景可調整評價維度和形式,但均需保證評價的全面性與參與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