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partial ordering
deflection; leaning; partial; prejudiced; slanting
【化】 meta-
【醫】 meta-
foreword; initial; order; preface; prolegomenon; sequence
偏序(Partial Order)是數學(特别是序理論和離散數學)中的一個核心概念,描述了一種特殊的二元關系。以下是符合漢英詞典角度的詳細解釋:
一、漢語釋義與英文對應
偏序(piān xù):指集合中元素之間的一種二元關系,這種關系滿足自反性、反對稱性和傳遞性,但不要求集合中任意兩個元素都必須可比。
英文對應:Partial Order。指 A binary relation that is reflexive, antisymmetric, and transitive, but does not necessarily hold for every pair of elements in the set.
二、數學定義與核心性質
在集合 ( S ) 上定義的二元關系 ( R ) 稱為偏序關系(通常用符號如 ( preceq ) 或 ( leq ) 表示),當且僅當它滿足以下三條公理:
(forall a in S, , a preceq a)
(forall a, b in S, , text{若 } a preceq b text{ 且 } b preceq a, text{ 則 } a = b)
(forall a, b, c in S, , text{若 } a preceq b text{ 且 } b preceq c, text{ 則 } a preceq c)
關鍵區别:與全序(Total Order)不同,偏序不要求集合中任意兩個元素均可比較(即可能存在元素 ( a, b ) 使得 ( a preceq b ) 且 ( b preceq a ))。
三、典型實例與應用場景
以集合族為對象,( A subseteq B ) 定義偏序關系(例如:( {1,2} ) 與 ( {1,3} ) 不可比)。
在正整數集上,( a mid b )(a整除b)構成偏序(例如:3與5不可比)。
在項目管理中,任務間的“完成優先于開始”形成偏序,反映工作流的拓撲結構。
四、相關術語與擴展概念
參考文獻與權威來源
“偏序”是數學中序理論的核心概念,指集合中元素之間滿足特定條件的關系。其核心特征體現在以下三個性質:
1. 自反性(Reflexivity)
每個元素與自身存在關系,數學表達為:
$forall a in S, a leq a$
例如集合的包含關系中,任何集合都是自身的子集。
2. 反對稱性(Antisymmetry)
若兩個元素互相存在關系,則必為同一元素:
$forall a,b in S, (a leq btext{且} b leq a) Rightarrow a = b$
例如在整數整除關系中,若$a$整除$b$且$b$整除$a$,則$a=b$。
3. 傳遞性(Transitivity)
若$a$與$b$有關系,$b$與$c$有關系,則$a$與$c$也存在關系:
$forall a,b,c in S, (a leq btext{且} b leq c) Rightarrow a leq c$
例如實數的小于等于關系,若$a leq b$且$b leq c$,則$a leq c$。
與全序的區别
偏序允許元素不可比較(如集合${ {1}, {2} }$中的兩個子集無包含關系),而全序要求任意兩個元素均可比較(如實數集中的任意兩數總有$leq$關系)。
典型例子
應用領域
偏序結構廣泛應用于計算機科學(任務調度、版本控制)、數據庫理論(多屬性排序)、圖論(哈斯圖)等領域,是描述非全序複雜關系的基礎工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