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育"作為漢語高頻動詞,在漢英詞典中具有多維度的語義層次。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漢英雙解版,該詞核心對應英文動詞"cultivate",其内涵延伸包含以下三個維度:
一、生物培育
指通過人工幹預促進生物體生長,對應"breed"或"cultivate"。在農業科技領域特指品種改良,如中國農業科學院的水稻培育研究(CAAS, 2023),例:"科學家培育出抗病小麥新品種"。該詞義在《牛津漢英大詞典》中被标注為[農業術語]。
二、能力培養
轉義為對知識技能的系統訓練,《新世紀漢英大詞典》将此引申義對應為"nurture"。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标準》(2022版)強調"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此處英文官方譯本采用"cultivate key competencies"表達。
三、組織培育
管理學語境下指機構的成長扶持,世界銀行發展報告(World Bank, 2024)使用"foster innovation ecosystems"對應"培育創新生态"。此用法在《朗文漢英商業詞典》中被歸入經濟術語範疇。
詞源演變顯示,"培育"的甲骨文構型含"手持幼苗"意象,現代語義擴展符合漢語單音節動詞向多領域專業術語發展的規律(北京大學中文系,2021)。在語用層面,該詞較"培養"更具系統性特征,較"培訓"更強調長期性過程。
“培育”是一個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含義側重不同,以下是詳細解釋:
培養生物發育
指通過人工手段促進幼小生物(如植物、動物)的生長發育。例如:
使用氣霧栽培技術培育作物; 科學家通過雜交培育大豆新品種。
促進情感或思想發展
強調對抽象事物(如情感、文化、精神)的引導與滋養。例如: 培育鹽業文化; 培育某種情感。
教育與訓練
側重對人或群體的長期培養與教育。例如: 培育下一代是全民責任; 兒童教育中的智力與道德指導。
如需更多例句或語境分析,可參考詞典來源(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