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diathetic
quality; stuff
【醫】 diathesis; predisposition; procatarxis
"素質"作為漢語核心概念,在漢英翻譯中主要對應"quality"和"caliber"兩個維度。根據教育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定義,其内涵包含三個層面:
生理本質(Physiological Attributes) 指人與生俱來的神經系統特性,如《心理學大辭典》描述的感知敏銳度。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将其細化為認知素質、情緒素質等基礎能力模塊。
素養培育(Cultivated Competence)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強調,這包括通過教育形成的道德品質(moral quality)和知識技能(professional competency),如《義務教育課程标準》中要求的核心素養體系。
綜合資質(Comprehensive Qualifications) 在人力資源領域,中國社會科學院将其解釋為專業資質(qualification)與崗位勝任力(competence)的集合體,涵蓋國際标準化組織ISO定義的職業能力框架要素。
該詞的英譯選擇需結合語境:描述個人能力時多用"caliber",如"high-caliber talents"(高素質人才);指代群體特征時傾向"quality",如"popul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人口素質提升)。北京大學翻譯碩士教材建議,涉及道德評判時可采用"moral fiber"作為補充譯法。
“素質”是一個多維度概念,其含義隨着語境變化而擴展。根據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先天特性
指人與生俱來的生理和心理基礎,如神經系統特點、感覺器官敏感度等。心理學認為這是心理發展的自然前提(如反應速度、記憶力等先天特質)。
後天培養
通過教育、實踐形成的綜合能力,包括:
德智體全面發展
涵蓋思想品德(德)、文化水平(智)、身體素質(體)三個層面。例如教育領域強調文理兼修可提升整體民族素質。
行為表現
在社會生活中具體體現為:
如需更全面解析,可查看《辭海》定義或社會學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