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retricious; persnickety; Philistine; rococo; tacky; vulgar
“俗氣的”在漢英詞典中通常對應“gaudy”“tacky”或“vulgar”,指事物因過度追求表面華麗而缺乏審美價值,常用于描述不符合主流審美的設計、言行或風格。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層:
美學價值缺失
《牛津漢英大詞典》将其定義為“以廉價裝飾或誇張色彩試圖引人注目,反而顯得品味低劣”,例如“俗氣的金色浮雕牆紙(gaudy gold relief wallpaper)”常因色彩飽和度過高引發視覺疲勞。
文化語境差異
劍橋詞典指出“tacky”強調“不符合特定場合的審美标準”,如婚禮中使用塑料假花可能被英語使用者批評為“tacky decorations”,而中文語境中更側重“背離雅緻傳統”的評判,例如《紅樓夢》中曹雪芹用“俗氣未脫”形容暴發戶的穿衣風格。
社會階層投射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從社會學角度注解,該詞隱含着“對底層文化符號的貶義判斷”。例如20世紀西方“camp style”(坎普風)曾因颠覆高雅藝術被批“俗氣”,但當代已演變為亞文化審美符號。
值得注意的是,“俗氣的”與近義詞“老土的”存在區别:前者強調“主動選擇誇張表達”,後者側重“被動落後于時代”(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例如穿着印滿logo的仿奢品屬于“俗氣”,而堅持使用過時的翻蓋手機則更偏向“老土”。
“俗氣”是一個形容詞,通常用來形容事物或行為缺乏高雅、帶有庸俗或粗俗的特質。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補充信息:
“俗氣”既包含傳統文化中對低層次審美的批判,也涵蓋現代對浮誇、過時行為的評價。其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多帶有主觀判斷色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