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價過低英文解釋翻譯、索價過低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undercharge
分詞翻譯:
索價的英語翻譯:
ask a price
【經】 asking price; offering price
過的英語翻譯:
across; cross; excessive; over; pass; spend; through
【醫】 per-
低的英語翻譯:
hang down; low; lowness
【醫】 hyp-; hypo-
專業解析
"索價過低"是一個漢語短語,在商業和交易語境中使用,指賣方為其商品或服務設定的價格顯著低于市場合理水平或商品/服務的實際價值。從漢英詞典的角度看,其核心含義和對應的英文表達如下:
一、 核心釋義與英文對應
- 字面/基本含義: 指在交易中要價(索價)低于(過低)正常、合理或預期的價格水平。
- 主要英文對應詞:
- Underprice: 這是最直接、最常用的對應詞。它明确表示定價低于其應有價值或市場水平。例如:"The seller underpriced the antique vase." (賣家對那個古董花瓶索價過低。)
- Price too low: 這是更口語化、更直白的表達方式。例如:"They priced the house too low and it sold immediately." (他們對房子索價過低,房子立刻就賣掉了。)
- Charge too little: 強調收取的費用太少。例如:"The consultant charged too little for his expertise." (那位顧問對他的專業知識索價過低。)
- Set the price too low: 明确指設定價格的行為。例如:"Setting the price too low can hurt profits." (索價過低會損害利潤。)
二、 深層含義與應用場景
"索價過低"不僅描述價格水平,還常隱含以下情境或意圖:
- 競争策略: 為了快速吸引顧客、搶占市場份額或清理庫存而故意壓低價格。這可能導緻短期内的"價格戰"。
- 價值低估: 賣方可能未能充分認識到自己商品或服務的真實市場價值,導緻無意中的定價失誤。
- 促銷手段: 作為一種短期促銷策略,例如"虧本甩賣"中的部分商品定價。
- 潛在風險: 對買方而言,可能引發對商品質量、真僞或賣方信譽的疑慮("便宜沒好貨"的心理);對賣方而言,會直接導緻利潤損失,甚至難以覆蓋成本,長期可能損害品牌形象(被認為"廉價"或"低端")。
三、 與相關概念的區别
- "低價" vs "索價過低": "低價"是一個中性描述,指價格水平低,可能是合理的(如成本低、效率高、促銷)。"索價過低"則帶有評價性,強調這個"低價"是不合理的、低于應有水平的,常伴隨負面後果或特殊意圖。
- "打折" vs "索價過低": "打折"是在一個被認為合理的原價基礎上進行降價。而"索價過低"描述的初始定價本身就被認為是過低的。
四、 商業影響
索價過低是一把雙刃劍:
- 積極面: 可能快速達成交易、提高銷量(尤其是在價格敏感型市場)、吸引新客戶、打擊競争對手。
- 消極面:
- 利潤侵蝕: 最直接的後果是單位利潤減少甚至虧損。
- 價值認知扭曲: 消費者可能将低價與低質量挂鈎,損害品牌形象和長期定價能力。
- 不可持續性: 長期低于成本定價會導緻企業無法生存。
- 市場擾亂: 可能引發惡性價格競争,損害行業整體健康。
- 法律風險: 在某些情況下(如低于成本銷售以排擠競争對手),可能構成不正當競争行為。
參考來源:
- 釋義參考:《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10版)中 "underprice" 詞條;《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第6版)中 "underprice" 及 "price" 相關用法。
- 商業影響分析參考:市場營銷與定價策略相關理論,見菲利普·科特勒《營銷管理》等經典著作中關于定價策略的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
“索價過低”指賣方提出的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合理水平或成本價,通常帶有非理性定價或策略性壓價的特點。以下從詞義演變、使用場景及潛在影響三方面綜合解釋:
-
詞義解析
“索價”本義指賣方主動提出售價,傳統多用于描述高價(如和中提到的“超出合理範圍”)。而“索價過低”是逆向用法,強調定價低于正常市場價值,可能源于惡性競争或成本誤判(提及需向客戶解釋定價标準)。
-
使用場景
- 商業競争:企業為搶占市場短期壓低價格,如電商平台“1元秒殺”活動。
- 談判策略:買方通過刻意壓低報價試探對方底線(類似中程頤“迂闊之學,邀君索價”的隱喻用法)。
- 成本誤判:賣方未準确核算成本導緻定價失誤,需後續調整(如中建議說明材料成本、工時費用等)。
-
潛在風險
長期索價過低易引發惡性循環,包括産品質量下降(迫于成本壓縮)、市場秩序混亂(如提到的“人員流失風險”),甚至觸發《反不正當競争法》中關于低價傾銷的條款。
示例對比
傳統高價語境:“少室山人索價高,兩以谏官徵不起”(唐·韓愈詩);
現代低價場景:某供應商以低于成本價20%投标,需向采購方說明材料成本結構以避免質疑。
如需進一步了解定價策略調整方法,可參考中關于溝通話術的具體建議。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