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proctia; atresia ani; hedratresia
“鎖肛”是漢語醫學術語,對應的英文翻譯為“imperforate anus”,指新生兒先天性肛門發育異常導緻的肛門閉鎖或直腸末端閉鎖的病理狀态。該疾病屬于消化道畸形,發病率約為1/5000活産嬰兒,需通過外科手術修複。
根據《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的定義,鎖肛可分為高位型(直腸末端位于恥骨直腸肌以上)和低位型(直腸末端位于恥骨直腸肌以下)兩種類型,常伴隨直腸尿道瘘、直腸陰道瘘等并發症。世界衛生組織(WHO)将其歸類為ICD-10編碼Q42.3先天性直腸閉鎖。
治療方面,美國兒科學會建議采用肛門成形術,術後需進行長期排便功能訓練。相關研究可參考《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發表的臨床指南(doi:10.1016/j.jpedsurg.2023.05.021)。中國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早期手術幹預可使90%患兒獲得正常排便功能。
鎖肛(又稱肛門閉鎖症或無肛症)是新生兒常見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屬于肛門直腸發育異常。以下為綜合解釋:
基本特征
患兒出生時肛門部位無正常開口,表現為直腸下端與肛門皮膚未連通,部分可能伴隨瘘管(如直腸會陰瘘)。典型症狀包括出生後無胎糞排出、腹脹、嘔吐等腸梗阻表現,需在出生後24-48小時内幹預。
發病率與性别差異
發生率約為1/1500~1/5000活産嬰兒,男性多于女性,且約41.6%的病例合并其他先天畸形。
分類與表現差異
診斷與治療
通過體格檢查(如肛門凹陷)和影像學(如X光)确診。需盡早手術,包括肛門成形術或分期造瘘術,以重建排便功能。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導緻新生兒7-10天内死亡。
預後
早期手術幹預預後較好,但嚴重畸形或合并其他異常者恢複較差。
提示:該病屬于急症,需新生兒科及小兒外科聯合診治。若發現嬰兒出生後無排便,請立即就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