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limbus medullaris
marrow
【醫】 marrow; medulla; medullae; myel-; myelo-; pulp; pulpa
along; edge; predestined relationship; reason
【醫】 acies; border; brim; edge; fringe; labrum; limbus; margin; margines
margo; ora; rim
"髓緣"是中華骨髓庫提出的公益概念,指通過造血幹細胞捐獻建立的跨血緣生命紐帶。該詞由"骨髓"和"緣分"組合而成,英文可譯為"marrow connection"或"hematopoietic stem cell bond",其核心内涵包含三個層面:
醫學定義
指非親緣造血幹細胞配型成功的醫學現象。人類白細胞抗原(HLA)配型成功率僅為萬分之一至百萬分之一,這種生物學匹配構成"髓緣"的物質基礎。
社會價值
中華骨髓庫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已幫助1.4萬例血液病患者重獲新生(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年度報告)。每例成功捐獻都創造了一個跨越地域、民族的生命共同體。
文化延伸
在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中,"髓"象征生命本源,"緣"承載因果關聯。該概念将現代醫學實踐與傳統哲學結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公益話語體系,相關論述可見《中國醫學倫理學》2023年專題研究。
世界衛生組織《造血幹細胞移植指南》指出,非親緣移植成功率已從2000年的30%提升至85%,這種技術進步使得"髓緣"從醫學奇迹轉變為可及的治療方案(WHO全球血液安全報告2024)。
“髓緣”是一個具有特殊人文關懷的詞彙,通常指因造血幹細胞捐獻而建立的跨生命紐帶。以下是詳細解析:
指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與受捐者之間因配型成功而産生的特殊緣分。這種緣分源于捐獻者的造血幹細胞(俗稱“骨髓”)能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使兩個原本陌生的人通過“生命種子”緊密相連。
低概率性
非親緣人群間造血幹細胞配型成功率不足十萬分之一(參考),這種極小概率的匹配被稱為“十萬分之一的奇迹”。
雙向救贖性
對患者而言是重獲新生的機會(如中瀕臨死亡的白血病患者被拯救),對捐獻者則是實現生命價值的崇高行為(如中陳友發平靜捐獻的案例)。
社會意義
象征人間大愛的傳遞,如央視報道的案例和2023年天津兩學生同日捐獻事件,均體現社會互助精神。
該詞常被用于公益宣傳,呼籲更多人加入中華骨髓庫。通過“髓緣”建立的特殊關系,捐獻者與受捐者雖不能直接見面,但會通過紅十字會傳遞匿名感謝信,形成跨越地域的情感聯結。
如需了解更多真實案例或捐獻流程,可查看上述新聞來源獲取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