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appropriation encumbrance; expenditure encumbrances
歲出保留數(Suì chū bǎoliú shù)是政府財政預算管理中的專業術語,指預算年度内已安排但尚未實際支付的財政資金額度。其英文對應術語為"Appropriation Carry-over" 或"Budgetary Fund Reservation",核心含義是預算執行過程中因合同履約、項目進度等原因需跨年度結轉支付的資金預留部分。
在政府會計制度中,"歲出保留數"屬于預算結餘資金的特殊形态。根據《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財政部令第78號),當預算單位在年末存在已批準采購或工程合同、但尚未完成支付的款項時,需将相應資金額度轉為保留數,确保後續支付合法性。例如:某部門12月籤訂設備采購合同,貨款需次年驗收後支付,該筆資金即計入當年歲出保留數。
明确要求單位對"應付未付"的預算資金進行保留處理,避免預算指标失效(來源:財政部官網《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第五章)。
将類似概念定義為"Commitment Carry-over",強調其反映財政義務的連續性(來源:IMF官網 GFSM 2014, Chapter 4)。
術語 | 歲出保留數 | 預算結轉結餘 |
---|---|---|
性質 | 待支付的合同義務 | 未執行完畢的預算餘額 |
時間範圍 | 僅限跨年度支付項目 | 包含當年未啟動的預算 |
資金狀态 | 已鎖定不可挪用 | 可調劑用于其他支出 |
權威釋義參考: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政府預算管理術語》将歲出保留數定義為:"預算年度内因合同約定付款周期跨年而形成的待支付資金額度,屬于預算執行中的特殊負債形态。"
“歲出保留數”是財政預算管理中的專業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基本定義
指政府或單位在財政年度内已批準的預算支出中,因項目未完成或資金未實際支付而需延後使用的部分。這類資金需保留至後續年度繼續執行。
應用場景
常見于政府會計和預算執行中,例如提到的内政部預算案例中,不同工作計劃的“歲出保留數”金額和比例被明确列出,用于反映預算執行的進度與調整需求。
相關概念對比
示例說明
若某部門某年預算1000萬元用于基建,但因工程延期僅支付600萬元,剩餘400萬元可能作為“歲出保留數”轉入下一年度繼續執行。
這一概念體現了預算執行的靈活性,确保長期項目資金的連續性,常見于政府財務報告及審計文件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