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cid rain
酸雨(Acid Rain)是大氣中酸性污染物沉降到地面的自然現象,其科學定義為pH值低于5.6的降水。該術語在漢英詞典中對應“acid rain”,源自工業活動中二氧化硫(SO₂)和氮氧化物(NOₓ)的排放,這些氣體與大氣水汽反應生成硫酸(H₂SO₄)和硝酸(HNO₃)。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酸雨會導緻土壤酸化、森林退化及水生生态系統破壞,例如北美和歐洲的湖泊曾因酸雨導緻魚類大規模死亡。
其化學形成過程可表示為: $$ 2SO₂ + O₂ + 2H₂O → 2H₂SO₄ $$ $$ 4NO₂ + 2H₂O + O₂ → 4HNO₃ $$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數據顯示,我國西南地區因燃煤排放曾出現pH值低于4.5的重酸雨區。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14001)将酸雨列為全球性環境問題,建議通過脫硫技術、清潔能源替代等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
酸雨是大氣污染導緻的一種環境現象,其詳細解釋如下:
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霧、雹等自然降水形式。正常雨水因溶解二氧化碳而呈弱酸性(pH約5.6),但酸雨的酸性顯著增強,由大氣中過量酸性物質溶解引起。
主要源于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硫(SO₂)和氮氧化物(NOₓ),如化石燃料燃燒、工業廢氣等。這些物質在大氣中經化學反應生成硫酸(H₂SO₄)、硝酸(HNO₃)等酸性化合物,最終隨降水落地。
酸雨含硫酸、硝酸等強酸性物質,會導緻:
酸雨的監測與防治需全球協作,例如減少燃煤污染、推廣清潔能源等。部分國家通過“脫硫脫硝”技術已顯著改善酸雨問題。
(注:權威性較低,但關于酸雨成分及危害的描述與其他科學共識一緻,可作補充參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