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cid-ash ***t
acidification; acidulate
【化】 acidation; acidification; acidizing
【醫】 acidification; acidify
***t
【醫】 ***t
酸化飲食(Acid-forming Diet)指代謝後産生酸性殘留物的膳食模式,其核心理論源于食物灰分學說。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第8章,該概念通過檢測食物燃燒後的灰分pH值劃分食物酸堿性,高蛋白質食物如肉類、蛋類及谷物代謝後産生硫酸鹽、磷酸鹽等酸性物質。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在2021年營養研究報告中指出,典型酸化飲食包含以下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食品科學聯盟(IUFoST)在《功能性食品百科全書》強調,人體血液pH值受多重緩沖系統調節,正常飲食不會改變血液酸堿平衡。但長期極端酸化飲食可能增加骨質疏松風險,這已得到《英國營養學雜志》2020年隊列研究的佐證。
在漢英對照層面,"酸化飲食"對應術語為"acidogenic diet",區别于化學領域的"acidified diet"(人工酸化膳食)。該詞條在牛津營養學詞典中被定義為"促進體内酸性代謝産物生成的膳食結構"。
酸化飲食這一概念可能存在兩種不同角度的理解,需結合食品加工和營養學領域進行區分:
酸化食品是指通過添加酸性物質(如醋、檸檬酸)或酸性食材,将原本低酸性的食品pH值降至4.6以下的加工食品。例如:
這類食品需符合食品安全标準(如FDA 21CFR PART 114),通過酸化抑制細菌生長,延長保質期。
指攝入後使人體代謝産物偏酸性的食物,與味覺酸度無關:
特征 | 酸化食品 | 酸性飲食(代謝型) |
---|---|---|
pH值範圍 | ≤4.6(加工後) | 不影響食品本身pH |
主要目的 | 防腐保鮮 | 影響體内酸堿平衡 |
典型示例 | 泡菜、酸黃瓜罐頭 | 牛肉、奶酪、蛋黃 |
若用戶指醫療或保健領域的酸化飲食方案,需注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