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務狀況表(Financial Position Statement)在漢英會計術語中通常譯為“Balance Sheet”或“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是反映企業在特定時間點資産、負債及所有者權益構成的核心財務報表。其核心功能是通過“資産=負債+所有者權益”的會計恒等式($text{Assets} = text{Liabilities} + text{Equity}$),系統性展示企業的財務健康狀況。
財務狀況表是投資者評估企業償債能力(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資本結構(負債與權益比例)的關鍵工具。例如,高流動比率可能表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較強,而負債率過高則提示財務風險。
根據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財政部,2014),財務狀況表需嚴格遵循真實性、完整性原則列報。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在《IAS 1——財務報表的列報》中明确要求,企業需按流動性或非流動性分類列示資産和負債。
美式英語普遍采用“Balance Sheet”,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傾向使用“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後者更強調報表的動态屬性,常見于歐洲及采用IFRS的地區。
參考資料:
財務狀況表,也稱為資産負債表(Balance Sheet),是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或年末)財務狀況的核心會計報表。它基于“資産=負債+所有者權益”的會計恒等式編制,靜态展示企業的資源分布、債務狀況及所有者權益構成。
資産:
負債:
所有者權益: 包括實收資本(股東投入)、盈餘公積(利潤留存部分)和未分配利潤等,反映企業淨資産歸屬。
需按會計準則分類填列資産、負債及權益項目,并确保數據準确(如核對總資産與總負債+權益的平衡)。例如,貨币資金需包含現金及銀行存款,存貨需按成本與市價孰低計量。
會計恒等式可表示為: $$ text{資産總額} = text{負債總額} + text{所有者權益總額} $$
如需更詳細科目分類或行業特殊處理規則,可參考權威會計準則文件(如《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