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dead point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死點"(sǐ diǎn)的釋義可分為三個專業維度:
一、機械工程領域 指機構運動中連杆與曲柄共線的極限位置,此時機構無法通過自身慣性繼續運轉。該定義源自清華大學出版的《機械原理》第7章,具體表現為内燃機活塞的上止點(Top Dead Center)和下止點(Bottom Dead Center),這種物理特性直接影響發動機的熱效率。
二、電子工程領域 在電路系統中特指信號無法有效傳遞的臨界狀态,常見于繼電器切換時的短暫斷路現象。根據IEEE Std 100-2020電氣電子術語标準,該狀态持續時間通常小于2毫秒,但可能引發系統震蕩,需通過濾波電路或軟件消抖機制進行規避。
三、語言學延伸應用 作為日常用語時,喻指事物發展過程中難以突破的停滞狀态。《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10版收錄其對應英文表達"deadlock",多用于描述談判僵局(negotiation impasse)或創作瓶頸(creative block)等非物理性困境。
“死點”一詞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地理位置或文化概念
指孤立的、僻靜的或落後的地點、地區或文化狀況。例如“文明世界中的文化死點”。
機械工程概念
在機構運動中,當主動件無法驅動從動件時的特殊位置。這是最常見的專業用法,需重點展開說明。
定義與原理
當平面連杆機構(如曲柄搖杆機構、曲柄滑塊機構)中的連杆與從動曲柄共線時,傳動角為0°,驅動力無法産生有效力矩,導緻機構“卡死”。
具體表現
克服方法
通過飛輪慣性或多組機構錯位設計使機械越過死點位置,例如内燃機中飛輪儲存動能幫助曲柄連續轉動。
“死點”的核心特征是運動受阻的臨界狀态,機械領域需通過設計規避或利用慣性克服,其他領域則多指功能失效的孤立點。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如曲柄機構運動分析),可參考機械原理相關教材或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