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nd; bundle; colligate; faggot; fagot; restrain; sheaf; tie; truss
【計】 beam
【醫】 beam; bundle; Fasc.; fasciculi; fasciculus; fasicle; tract; tractus
【經】 bundle
account; certificate; condition; shape; state; written complaint
【醫】 appearance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束狀的”指物體聚集成捆、成束的形态或結構,具有細長、緊密聚集的視覺特征。其核心含義及專業應用如下:
束狀的(shù zhuàng de)
英文直譯:
權威定義:
“束狀的”指“細長物體聚集成一束的形态”,常見于植物纖維、光線、微觀結構等場景。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205頁。
物理形态
視覺類比
“束狀根”(fascicled roots)指多條須根緊密簇生于莖基,如玉米氣生根。
來源:《植物解剖學》,Esau K. 著,科學出版社譯本,2019年,第87頁。
“束狀碳纖維”(carbon fiber bundles)通過定向排列提升材料抗拉強度。
來源:《複合材料導論》,Hull D. 著,劍橋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156頁。
“束狀神經末梢”(fasciculated nerve endings)指神經元軸突聚集成束的末端結構。
來源:《格氏解剖學》,Standring S. 編,第42版,Elsevier,2020年,第102頁。
詞彙 | 英文對應 | 核心差異 |
---|---|---|
束狀的 | Fascicular | 強調線性單元的平行緊密排列 |
簇狀的 | Clustered | 單元無規則聚集,形态更松散 |
條狀的 | Strip-shaped | 指單一物體的細長形态 |
示例:
“束狀雲”(fascicular clouds)指雲層呈平行細條狀,而“簇狀雲”(clustered clouds)則為團塊狀聚集。
權威參考來源:
“束狀”是由“束”與“狀”組合而成的詞彙,指事物呈現成束的形态或結構。具體解釋如下:
“束”本義為捆紮(如“束縛”),引申為聚集、限制(如“光束”“無拘無束”)。結合“狀”(形态),整體表示成捆、成簇的排列方式,強調事物呈條狀或纖維狀的集合體。
譯為fasciculated或fasciculation(多用于生物學、醫學),也可用bundled(工程領域)。
在古漢語中,“束”常作量詞(如“一束帛”),或表示約束(如“束身”)。現代語境下,“束狀”多用于科學術語,強調形态特征。
總結來看,“束狀”既是一個描述形态的詞彙,也在不同學科中具有專業含義。如需具體領域(如醫學、通信)的深入解釋,可參考相關文獻或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