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鼠李(Rhamnus davurica)是鼠李科鼠李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其英文名稱為"Dahurian Buckthorn"。作為東亞地區特有植物,該物種具有以下特征:
植物學特征
莖幹密生枝刺,葉橢圓形至長圓形,邊緣具細鋸齒。核果球形,成熟時呈紫黑色,直徑約5毫米。其學名中"davurica"源自西伯利亞達斡爾地區,反映物種分布特征。
藥用價值
《中國植物志》記載其樹皮和果實可入藥,含蒽醌類化合物,傳統中醫用于清熱通便。《中華本草》指出其果實含大黃素等活性成分,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具有抗炎作用。
生态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及朝鮮半島,生長于海拔800-1600米的山地林緣。美國農業部植物數據庫顯示該物種耐寒性強,適生于溫帶濕潤氣候區。
經濟用途
樹皮可提取黃色染料,木材緻密適合制作工藝品。英國皇家植物園數據庫顯示其近緣種歐鼠李(Rhamnus frangula)樹皮在歐洲用于制作藥用炭。
“鼠李”一詞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屬性
鼠李(學名:Rhamnus davurica)是鼠李科鼠李屬的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米。其幼枝無毛,小枝對生或近對生,樹皮灰褐色,葉片紙質,呈寬橢圓形或卵圓形。
花果特征
花單性異株,黃綠色,4基數,花期5-6月;核果球形,成熟後紫黑色,果期7-10月。果實直徑約5-7毫米,種子背側有縱溝。
分布與用途
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及西南等地,生長于山地林緣或溝邊陰濕處。木材可制家具,樹皮和果實可提取染料,種子油作潤滑油。
性味與功效
鼠李果實味苦甘、性涼,歸肝、脾經,具有清熱利濕、消積通便、潤肺止咳等功效,主治水腫腹脹、瘰疬、疥癬等症。
化學成分
含大黃素、蘆荟大黃素等蒽醌類物質,果肉及樹皮可入藥。
作為成語,“鼠李”比喻不值錢或無用的東西,源自其果實酸澀無營養的特性。
常見别名包括牛李、皂李、烏槎樹、老鹳眼等。
如需更詳細分類或藥用配伍信息,可參考中醫典籍《神農本草經》或植物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