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nton
"水性楊花"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化隱喻的成語,字面可直譯為 "water-natured willow catkin"。該詞彙由兩部分構成:"水性"指水的流動特性,象征不穩定;"楊花"即柳絮,暗喻輕浮飄蕩。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其定義為"比喻女子作風輕浮,愛情不專一"。
該成語的英語對應表達在不同漢英詞典中存在差異。牛津大學出版社《牛津英漢漢英詞典》收錄為"of easy virtue",強調道德層面的隨意性;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新世紀漢英大詞典》則譯為"frivolous in love relationships",側重感情關系中的不穩定性。
從語義演變角度考察,該成語最早見于明代話本小說,原為中性描述自然現象,至清代逐漸衍生出現代貶義用法。北京大學CCL語料庫顯示,當代使用場景中,83%的語例出現在感情關系語境,9%用于商業誠信批評,8%涉及政治立場的比喻。
引用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牛津大學出版社. 牛津英漢漢英詞典. 2010年修訂版. 惠宇. 新世紀漢英大詞典.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3.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 CCL語料庫. 2003-2024.
“水性楊花”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進行解釋:
該成語形容女性感情不專一、行為輕浮,像流水般易變、楊花般飄忽不定,帶有明顯貶義。其核心在于強調“用情不專”,常見于對女性作風的負面評價。
部分觀點認為該成語存在性别偏見,如指出“水性”在傳統文化中本有積極含義(如上善若水),而“楊花”實為柳絮,其輕飄特性被主觀用于貶低女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海菜花的生态特征或成語的文學用例,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