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陸聯運(Land-Water Through Transport)指通過系統化組織,将水路運輸與陸路運輸(公路、鐵路)整合為連續運輸鍊條的複合型物流模式。其核心特征是采用标準化載具(如集裝箱),實現船舶、火車、卡車等不同交通工具間的無縫銜接,全程僅需一次貨物裝卸。
根據中國交通運輸部《多式聯運管理辦法》,該模式需滿足三個要件:①籤訂統一運輸合同;②全程使用同一計費單位;③至少包含兩種法定運輸方式。在工程實踐中,典型應用包括:長江經濟帶"江海直達+中歐班列"跨國物流通道、粵港澳大灣區"内河駁運+公路短倒"港口集疏運體系等。
牛津物流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水陸聯運較單一運輸可降低18%-25%的碳排放,減少30%以上的中轉損耗。國際标準化組織(ISO)已将其納入ISO 3874集裝箱運輸規範修訂草案,中國作為主要參與國正推進相關技術标準的本土化適配。
水陸聯運是一種綜合運輸方式,結合水路和陸路兩種運輸路徑,通過統一票據和協作機制實現貨物或旅客的連續運輸。以下是詳細解釋:
水陸聯運指鐵路、公路等陸路運輸與沿海、内河等水路運輸的聯合運輸模式。其核心在于使用一份運輸票據(如水陸聯運貨物托運單、貨票),由不同運輸部門協作完成全程運輸。例如,貨物從港口通過船舶運輸後,直接轉由鐵路或公路運至目的地,無需重複辦理手續。
中國古代已有類似實踐,如《三國志》記載曹操“水陸俱下”的軍事運輸策略。現代常見于煤炭、糧食等大宗商品的跨區域調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操作流程或案例,可參考權威物流教材或行業規範文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