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per capita income; per capita national income
按人口平均國民收入(Per Capita National Income)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福利水平的核心指标,指國民收入總額與該時期平均人口數的比值。其英文術語在漢英詞典中通常直譯為"National Income Per Capita" 或"Per Capita National Income",縮寫為NI per capita。以下從定義、計算方法和經濟意義三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國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NI)指一國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内參與生産活動獲得的原始收入總和,包括勞動者報酬、生産稅淨額、固定資産折舊和營業盈餘。按人口平均國民收入即通過國民收入總額除以同期平均人口數,反映居民平均享有的經濟産出價值。例如,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該指标用于橫向比較不同經濟體的居民平均經濟福利水平(來源:世界銀行公開數據庫術語庫)。
計算公式為: $$ text{人均國民收入} = frac{text{國民收入總額}}{text{年中人口數}} $$ 其中:
福利衡量工具
相較于總量指标,人均國民收入消除了人口規模差異,更真實反映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将其作為評估社會發展質量的基礎參數(來源:IMF年度報告附錄指标說明)。
國際比較基準
世界銀行依據人均國民收入劃分高、中、低收入經濟體,直接影響國際援助資格與貸款條件(來源:世界銀行國别收入分組标準文件)。
政策制定依據
政府部門通過該指标監測收入分配狀況,如OECD國家普遍将其納入社會福利政策調整的參考體系(來源:OECD收入分配數據庫技術文檔)。
術語辨析:需區分國民收入(NI) 與國内生産總值(GDP)——前者包含海外淨要素收入,後者為屬地概念。因此"人均國民收入"與"人均GDP"數值存在差異,例如2023年盧森堡人均GDP為12.6萬美元,而人均國民收入為11.9萬美元(來源:歐盟統計局跨境收入報告)。
按人口平均國民收入(即人均國民收入)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以下從定義、計算方法、影響因素及作用進行詳細說明:
一、定義與核心含義 指一國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内,國民收入總額按人口平均計算的占有量,反映國民收入總量與人口數量的對比關系。其本質是綜合體現經濟發展水平、資源分配效率和居民生活質量的宏觀指标。
二、計算公式 $$ text{人均國民收入} = frac{text{國民收入總額}}{text{總人口數}} $$ 其中,國民收入指物質生産部門勞動者創造的新價值總和,包括工資、利潤、利息、租金等要素報酬。
三、主要影響因素
四、核心作用
需注意,該指标需結合物價水平、收入分配差異等其他數據綜合評估,單一數值可能掩蓋内部不均衡問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