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bi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bipotentiometry
both; double; even; twin; two; twofold
【化】 dyad
【醫】 amb-; ambi-; ambo-; bi-; bis-; di-; diplo-; par
【化】 indicating electrode; indicator electrode
【化】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potentiometry
雙指示電極電位滴定(Dual Indicator Electrode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是一種電化學分析方法,通過測量滴定過程中兩支相同指示電極間的電流或電位差變化來确定終點。其核心原理基于滴定反應對電極間氧化還原電流的影響,當滴定劑與待測物反應完成時,電極間的電流或電位差發生突變,從而指示終點。以下是詳細解釋:
電極構成
使用兩支相同的惰性電極(如鉑電極)作為指示電極,浸入待測溶液中。在兩電極間施加微小恒定電壓(通常10-50 mV),測量流過電極的電流(電流法)或兩電極間的電位差(電位差法)。
來源:《分析化學》(武漢大學編)第5版,電化學分析章節。
終點判定依據
來源:IUPAC《電分析化學術語指南》(鍊接)。
常見應用場景
技術優勢
來源:《儀器分析教程》(葉憲曾等編),北京大學出版。
參數 | 雙指示電極法 | 單指示電極法 |
---|---|---|
電極數量 | 兩支相同指示電極 | 一支指示電極+一支參比電極 |
測量信號 | 電極間電流/電位差 | 指示電極相對于參比的電位 |
終點判據 | 電流歸零或電位差突變 | 電位突躍 |
抗幹擾能力 | 強(無視溶液本體電阻變化) | 弱(受參比電極穩定性影響) |
滴定終點時,氧化還原對濃度比突變導緻電流趨近于零:
$$
i = nFAk left( [ce{O}] - [ce{R}] right)
$$
終點處 $[ce{O}]/[ce{R}] to 0$ 或 $infty$,電流 $i to 0$。
來源:Bard, A. J.; Faulkner, L. R.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Wiley, 2001.
雙指示電極電位滴定是一種通過兩個指示電極監測滴定過程中電流或電位變化來确定終點的方法,其核心原理基于滴定反應對電極間電流的影響。以下是具體解析:
電極配置
使用兩個相同的惰性金屬電極(如鉑電極),浸入待測溶液中,并施加微小恒定電壓(通常10-100mV)。與常規電位滴定(指示電極+參比電極)不同,雙電極系統無需參比電極。
終點判斷依據
類型 | 電極組成 | 檢測信號 | 適用反應類型 |
---|---|---|---|
常規電位滴定 | 指示電極+參比電極 | 電位變化 | 酸堿、沉澱、絡合 |
雙指示電極滴定 | 雙相同惰性電極 | 電流變化 | 氧化還原反應為主 |
雙指示電極電位滴定通過監測電流突躍确定終點,在氧化還原分析和複雜體系中具有獨特優勢。具體操作需根據反應類型選擇電極和參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