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bi-implication letter
both; double; even; twin; two; twofold
【化】 dyad
【醫】 amb-; ambi-; ambo-; bi-; bis-; di-; diplo-; par
contain; implication
poetry writing; speech; vocable; word
【醫】 iogo-
在漢英詞典框架下,"雙蘊涵詞"(Double Implication)指表達雙向邏輯關系的連接詞,其核心語義為"當且僅當",表示前後命題的真值完全等價。以下是專業解析:
漢英對照釋義
漢語"雙蘊涵詞"對應英語邏輯術語"biconditional" 或"material equivalence",符號表示為 ( P leftrightarrow Q )(即P真當且僅當Q真)。例如:
"一個三角形是等邊的當且僅當它是等角的。"
("A triangle is equilateralif and only if it is equiangular.")
真值表特征
雙蘊涵為真僅當P與Q真值相同(同真或同假),區别于單向蘊涵(→)。其真值表如下:
P | Q | P↔Q |
---|---|---|
T | T | T |
T | F | F |
F | T | F |
F | F | T |
(來源:邏輯學基礎教材《符號邏輯導論》
漢語典型表達式
權威詞典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蘊涵"為"包含某種邏輯關系",而"雙"強調雙向性。牛津英語詞典将"biconditional"解釋為:
"A logical connective joining two propositions that is true when both are true or both are false."
(參見: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biconditional"詞條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
雙蘊涵詞用于定義充分必要條件,如算法中的條件判斷(例:if (x == 0) ↔ (y == 1)
)。
(參考:IEEE《計算邏輯标準》
哲學與語言學
分析語義等價性,例如維特根斯坦對邏輯同構的論述:
"命題的意義在于其真值條件,雙蘊涵即真值條件的重合。"
(《邏輯哲學論》§4.024
來源說明:
“雙蘊涵詞”是邏輯學中的一個術語,通常指代“雙條件命題”(即“當且僅當”關系),符號表示為 ( P leftrightarrow Q ),讀作“P當且僅當Q”。其核心含義是表示兩個命題互為充分必要條件,即兩者同真或同假。以下是詳細解釋:
雙蘊涵詞是邏輯連接詞的一種,表示兩個命題之間的等價關系,符號寫作: $$ P leftrightarrow Q $$ 其真值表如下: | P | Q | P↔Q | |---|---|-----| | T | T |T| | T | F |F| | F | T |F| | F | F |T|
即當且僅當P和Q的真值相同時,( P leftrightarrow Q )為真。
雙蘊涵詞可以拆解為兩個單蘊涵詞的合取: $$ P leftrightarrow Q quad equiv quad (P to Q) land (Q to P) $$ 這說明“P當且僅當Q”等價于“如果P則Q,且如果Q則P”。
若您遇到的具體語境中“雙蘊涵詞”有特殊定義,建議補充上下文以便更精準的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