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plane
both; double; even; twin; two; twofold
【化】 dyad
【醫】 amb-; ambi-; ambo-; bi-; bis-; di-; diplo-; par
aid; ala; limb; pinna; wing
【醫】 ala; alae; flange; pinna; ptero-; pterygo-; wing
aeroplane; airplane; plane
【機】 aeroplane; airplane
雙翼飛機(Biplane)指配備上下兩層平行主翼結構的固定翼航空器,其英文術語源自拉丁語前綴"bi-"(雙)與希臘語"πλάνος"(平面)的組合。該機型在航空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其設計特征主要體現在:
結構定義
根據《牛津航空詞典》定義,雙翼布局通過桁架式翼間支柱和張線連接上下機翼,形成箱型桁架結構。這種設計在低功率發動機時代有效提升升力,如萊特兄弟1903年"飛行者一號"便采用該布局。
空氣動力學特性
《中國大百科全書·航空航天卷》指出,雙層翼面可縮短單翼展長,在相同翼面積下獲得更高結構強度,但伴隨更大誘導阻力。典型代表如波音Stearman Model 75教練機,其翼展較同級單翼機縮短30%。
曆史演進
航空史學家John Anderson在《飛行簡史》中記載,1914-1930年間全球85%軍用飛機采用雙翼設計。但隨着金屬加工技術進步,單翼機逐漸取代其主流地位,《世界航空史》統計顯示1935年後新研發機型中雙翼占比不足5%。
現代應用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適航數據庫中仍登記有1,200餘架現役雙翼機,主要用于農業噴灑、特技飛行等低速作業。典型現代機型如WACO YMF-5,配備450馬力發動機仍保持傳統外形設計。
雙翼飛機(Biplane)指具有上下并列配置的兩副機翼的飛行器,其結構和應用特點如下:
雙翼飛機通過支柱和張線将上下機翼連接成整體,形成空間桁架結構。這種設計在早期航空中尤為常見,例如萊特兄弟的“飛行者一號”即為典型雙翼機。
目前主要用于低速特殊場景,如農業噴灑、航空運動或複古飛行表演。部分輕型民用運輸機仍保留雙翼設計。
通過機翼上下表面氣流速度差異形成壓力差,升力公式為:
$$
L = frac{1}{2} rho v S C_L
$$
其中$rho$為空氣密度,$v$為流速,$S$為機翼面積,$C_L$為升力系數。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機型參數(如EAA雙翼機),可參考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