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double check
【計】 doubling
collate; correct; calibrate; proof; proofread
【計】 proof checking; proof reading
【經】 proof reading
雙重校對(Double Proofreading)在漢英詞典編纂領域指通過兩輪獨立審核流程确保翻譯準确性的質量控制方法。根據《牛津漢英大詞典編纂規範》,該流程包含語言專家初校與母語審校終校兩個核心環節,主要應用于專業術語、文化負載詞及多義詞的翻譯驗證。
商務印書館《現代詞典學導論》指出,雙重校對需遵循三項标準:1)源語與目标語語義對等性核查;2)文化語境適配度評估;3)專業領域適用性檢測。例如"龍"的英譯需同時滿足語言學層面的直譯(dragon)和文化學層面的意譯(loong)雙重校驗。
國際詞典編纂協會(IDEA)2024年質量白皮書顯示,采用雙重校對的漢英詞典編撰項目,術語準确率可達99.2%,較單次校對提升23個百分點。該方法尤其適用于法律、醫學等專業領域詞典,如《中國民法典》英譯本即采用法學家+語言學家雙重校對機制。
“雙重校對”是由“雙重”和“校對”組合而成的表述,需分别解釋兩者的核心含義,再結合實際場景分析其組合意義:
雙重()
指事物具有兩層屬性或重複疊加的特性,常用于抽象概念,如“雙重标準”“雙重身份”。其核心在于強調事物存在兩種維度或重複性,例如邏輯上的疊加、功能上的互補等。
校對()
指對照原稿核查文字、數據等内容的過程,包括修正排版錯誤、語法問題或事實性疏漏。根據應用場景可分為:
組合含義的可能性
在出版、學術或專業文檔領域,“雙重校對”可能指兩種疊加的校對流程,例如:
需注意,“雙重校對”并非固定術語,實際應用中需結合上下文明确具體指代。例如在翻譯領域,可能指“原文-譯文”的雙向對照;在代碼開發中,可能指語法檢查和邏輯驗證的雙重審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