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bilateral quota
both; double; even; twin; two; twofold
【化】 dyad
【醫】 amb-; ambi-; ambo-; bi-; bis-; di-; diplo-; par
brim; rim; side
【化】 edge
【醫】 brim; fringe; rim
limitation; quota
【經】 quota; ration
在漢英詞典語境下,“雙邊限額”對應的英文術語為“bilateral quota”,指兩個國家或實體通過協議共同設定的貿易、投資或金融交易中的數量限制。該概念常見于國際貿易協定和金融監管框架,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法定約束性
雙邊限額通過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确立,例如中國與東盟國家籤訂的《自由貿易協定》中關于農産品進口配額的條款。世界貿易組織(WTO)将此類限額歸類為“特定商品貿易管理措施”。
動态調整機制
限額标準通常包含定期審查條款,如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中設定的年度采購金額上限會根據市場供需進行動态調整。國際清算銀行(BIS)建議此類調整應基于購買力平價等經濟指标。
雙重監管屬性
在跨境金融交易中,該限額既約束資金輸出國的外彙管制(如中國外管局設定的QDII額度),也約束資金接收國的市場準入限制(如美國證監會對外國機構投資者的持倉上限)。這種雙重性在IMF《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框架》中有詳細闡釋。
該術語在實際應用中需注意與“單邊限額”(unilateral quota)的區别,後者僅由單方面設定且缺乏互惠條款。國際商會(ICC)發布的《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特别強調,包含雙邊限額的合同須明确約定違約救濟措施和争端解決機制。
“雙邊限額”是金融領域中的專業術語,其核心含義是交易雙方在業務往來中相互設定的信用額度限制,主要用于風險控制。以下是詳細解釋:
總結來看,雙邊限額是金融機構間控制互信風險的重要工具,尤其在高頻、大額交易中起到“安全閥”作用。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系統的應用(如CHIPS),可參考專業金融資料或清算機構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