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受損害的一方英文解釋翻譯、受損害的一方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aggrieved party

分詞翻譯:

受的英語翻譯:

accept; bear; endure; recieve; stand; suffer

損害的英語翻譯:

damage; harm; injure; hurt; blemish; impair; scathe; tamper; wound
【醫】 lesion; nuisance
【經】 damage

一的英語翻譯:

a; an; each; one; per; same; single; whole; wholehearted
【醫】 mon-; mono-; uni-

方的英語翻譯:

direction; power; side; square

專業解析

"受損害的一方"在漢英法律語境中通常指因他人行為或事件影響而遭受權益損失的主體,對應的英文表述為"the aggrieved party"或"the injured party"。該術語的核心要素包含三個層面:

  1. 法律主體資格

    在合同法領域,"受損害的一方"特指因違約行為導緻實際損失的合同當事人。根據《布萊克法律詞典》(Black's Law Dictionary)定義,"aggrieved party"指因法律錯誤或侵權行為導緻實質權利受損,且具備提起訴訟資格的主體。中國《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同樣規定受損方可主張違約責任。

  2. 損害構成要件

    損害需滿足客觀性(如財産減損、人身傷害)、可歸責性(與對方行為存在因果關系)及可救濟性(屬于法律保護權益)三大要素。牛津法律詞典(Oxford Law Dictionary)強調"injured party"的認定需以可量化的損失為前提。

  3. 術語使用差異

    "aggrieved party"多用于程式法語境,強調訴訟資格(如美國《聯邦民事訴訟規則》第17條),而"injured party"在實體法中更常見,側重描述實際損害狀态。劍橋法律英語詞典(Cambridge Dictionary of Legal English)指出二者在英美法系中存在細微的適用場景區别。

該術語的跨法系特性要求翻譯時需結合具體語境,例如國際商事合同參照《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45條時,"受損害的一方"對應"party relying on the breach",此時側重救濟權的行使條件。

網絡擴展解釋

“受損害的一方”是法律術語,指在合同、侵權等法律關系中因對方行為導緻合法權益受損的主體。以下從不同法律場景進行解釋:

一、合同法中的定義

根據《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現《民法典》相關條款),當合同因欺詐、脅迫或乘人之危訂立時,“受損害的一方”特指被欺詐、脅迫或處于危難處境的一方,而非實施不當行為的一方。例如:若A以欺詐手段使B籤訂合同,B有權請求變更或撤銷合同。

二、侵權法中的界定

在侵權領域,“受損害的一方”通常稱為被侵權人,即因他人過錯或違法行為導緻人身、財産等權益受損的主體。例如:

三、婚姻家庭法中的適用

離婚損害賠償中,“受損害的一方”指因配偶重婚、虐待等行為遭受財産或精神損害的一方。例如:若一方婚内出軌導緻離婚,無過錯方可主張賠償。

四、其他場景

該術語的核心是“合法權益受損”,具體定義需結合法律場景。若需進一步了解某領域的具體條款,可查看相關法律原文或權威解讀。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