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side the point
"不中肯"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為"irrelevant; not to the point",指言論或觀點未能切中問題要害,偏離核心議題的表述方式。該詞由否定前綴"不"與核心詞"中肯"構成,後者源自古漢語"中"(命中目标)與"肯"(切中關鍵)的語義疊加。
在語用層面,該詞常見于學術讨論、政策辯論等需要精準表達的場合,如"該評論因缺乏數據支撐而被指不中肯"(The critique was deemed irrelevant due to lack of supporting data)。牛津大學出版社《漢英大詞典》第三版特别指出,該詞的英文對應詞"irrelevant"在法學文本中特指"與争議焦點無實質關聯的證據或論述"。
從語義演變考察,商務印書館《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記載,"中肯"最早見于《莊子·養生主》"技經肯綮之未嘗",本義為精準切入關鍵組織,後引申為言論切題。其否定形式"不中肯"在明清白話小說中已形成現代用法,如《儒林外史》第三回"這話說得不中肯"即典型用例。
“不中肯”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含義
指說話或做事缺乏客觀公正性,不能準确切中要害,常見于評價他人觀點或行為時。如提到該詞形容“有失偏頗,不能做到不偏不倚”的狀态。
具體表現
應用場景
多用于學術讨論、工作彙報、法律仲裁等需要客觀性的場景。特别指出“站在公正立場考慮問題”是避免不中肯的關鍵,這也呼應了該詞在中文語境中的道德屬性。
英文對應表達
根據的權威詞典釋義,可譯為“not to the point”或“irrelevant”,強調偏離核心要點的特性。
需要說明的是,的權威性較低,建議在實際使用中結合《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官方釋義:“(言論)未抓住要點或關鍵之處”來理解。該詞屬于書面語,日常口語中更常用“跑題”“偏題”等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