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漢英詞典及國際物流術語框架中,"收貨人"指代法律協議中明确接收貨物的主體,其英文對應詞為"consignee"。根據《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31條,收貨人是買賣雙方約定的貨物交付對象,具有提取貨物的法定權利。國際商會《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coterms® 2025)界定,收貨人需承擔貨物到港後的清關責任及運輸費用,具體權責範圍依據FOB、CIF等不同貿易條款而定。
從運輸單據效力分析,依據《海牙-維斯比規則》第3章第4款,提單中注明的收貨人享有貨物所有權憑證的持有權,該法律地位在貨物運輸全程受國際海運法保護。美國《統一商法典》第7-403條進一步規定,承運人必須向指定收貨人交付貨物,否則将承擔違約賠償責任。
在電子商務語境下,世界海關組織《跨境電子商務标準框架》将收貨人定義為"完成支付并接收跨境包裹的自然人或法人實體",其身份驗證需符合目的地國海關申報要求。國際物流協會2024年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全球89%的貿易糾紛涉及收貨人信息不準确導緻的交付失敗。
收貨人(Consignee)是國際貿易和物流運輸中的關鍵角色,具體含義和特點如下:
基本概念
收貨人指在貨物運輸單據(如提單、運單)上被指定接收貨物的一方,通常由托運人(Shipper)明确标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四十二條,收貨人定義為“有權提取貨物的人”。
法律地位
收貨人享有提取貨物的權利,但法律未強制規定其必須履行提貨義務。在提單流轉中,收貨人可能與提單持有人身份重合。
操作流程
貨物到達目的地後,收貨人需憑到貨通知單及提單/運單辦理清關、支付費用(如運費、關稅等),并驗收提取貨物。
特殊情況
實務中需注意提單條款的準确性,避免因收貨人信息錯誤導緻提貨延誤或費用糾紛。若涉及複雜運輸(如多式聯運),建議通過合同明确各方責任。
如需進一步了解提單操作或國際貿易術語,可參考權威物流法規或咨詢專業貨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