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石油危機英文解釋翻譯、石油危機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oil crisis

分詞翻譯:

石油的英語翻譯:

oil; petroleum
【化】 petroleum
【醫】 coal oil; kerosene oil; mineral glycerin; petroleum; rock oil
【經】 crude oil; petrol; petroleum

危機的英語翻譯:

conjuncture; crisis
【經】 crisis

專業解析

石油危機(Oil Crisis)指全球石油供應突然短缺或價格劇烈波動引發的經濟與社會動蕩,通常表現為油價飙升、燃料短缺和經濟衰退。該術語對應英文"oil crisis" 或"energy crisis",強調能源供應鍊中斷對現代工業社會的沖擊。


一、術語定義與核心特征

  1. 漢英詞典釋義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将“石油危機”定義為:

    “因石油供應不足或價格暴漲導緻的經濟困境”(a period of economic difficulty caused by a shortage or steep price increase of oil)。

    其核心特征包括:

    • 供應中斷:地緣沖突、禁運或生産故障導緻原油供應驟降。
    • 價格失控:油價短期内飙升數倍,引發通貨膨脹。
    • 連鎖反應:交通、制造業成本激增,波及民生與經濟穩定。

二、曆史典型案例與影響

  1. 1973年石油危機(第一次石油危機)

    • 起因:OPEC成員國為抗議西方支持以色列,實施石油禁運并減産。
    • 影響:
      • 油價從每桶3美元漲至12美元(漲幅300%);
      • 美國GDP下降4.7%,日本工業産出縮減20%;
      • 推動節能技術發展(如汽車燃油效率标準)及替代能源研究。
  2. 1979年石油危機(第二次石油危機)

    • 導火索:伊朗革命導緻全球石油日産量減少7%。
    • 後果:
      • 油價從15美元/桶飙升至40美元;
      • 歐美通脹率突破10%,失業率激增;
      • 加速核能、天然氣等能源轉型進程。

三、現代語境下的演變

當前“石油危機”的内涵已擴展至:


權威參考來源

  1. 牛津詞典 "oil crisis" 詞條
  2. OPEC官方曆史文件:1973年禁運聲明
  3.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1970年代油價數據
  4. IMF報告:石油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5. 大英百科全書:伊朗革命與石油危機
  6. 美聯儲經濟數據庫(FRED):曆史油價圖表
  7. 國際能源署(IEA):2022年能源市場分析
  8. 中國國家石油儲備中心:儲備規模公報
  9. 聯合國環境署:2024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趨勢

網絡擴展解釋

石油危機是指因國際石油供應中斷或價格劇烈波動引發的全球經濟動蕩,主要表現為能源短缺、油價暴漲及由此引發的經濟衰退或政治危機。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核心特征

石油危機的核心是石油作為關鍵能源的供需失衡,導緻全球經濟受到沖擊。其特點包括:

二、曆史上三次公認的石油危機

  1. 第一次石油危機(1973-1974年)

    • 導火索:第四次中東戰争爆發,OPEC阿拉伯成員國對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實施石油禁運。
    • 影響:油價上漲400%,歐美國家陷入“滞脹”,日本GDP下降7%,美國工業産出下滑14%。國際能源署(IEA)由此成立,推動戰略石油儲備制度。
  2. 第二次石油危機(1979-1980年)

    • 導火索:伊朗伊斯蘭革命導緻石油出口停滞,疊加兩伊戰争,全球供應減少7%。
    • 影響:油價從每桶13美元漲至34美元,成為20世紀70年代末西方經濟衰退的主因,并加速節能技術和替代能源發展。
  3. 第三次石油危機(1990年)

    • 導火索: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遭受國際制裁,石油供應中斷。
    • 影響:油價飙升至42美元/桶,美英經濟衰退,全球GDP增長率跌破2%。國際能源機構緊急投放儲備原油,OPEC增産穩定市場。

三、其他争議性危機事件

四、長期影響與應對措施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危機細節,可參考來源網頁。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