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contribution in kind
objective; practicality
【化】 real object
【經】 concrete thing; kind; object
alms; contribute; contribute to; subscribe; subscription
【經】 dedication
實物捐獻(In-Kind Donation)指個人或組織以非貨币形式捐贈實物資産的行為,包含商品、設備、房産等有形物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三章規定,實物捐贈需經專業機構評估價值,并依法開具捐贈憑證。該行為在國際慈善領域被稱為"non-cash contribution",美國IRS稅務指南要求捐贈物品需符合"fair market value"認定标準。
從法律效力層面,實物捐贈須滿足三大要件:所有權明确(《物權法》第三十九條)、物品可流通(《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九條)及捐贈意向書面化。財政部2024年修訂的《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特别指出,超過5萬元的實物捐贈需提供第三方評估報告。
在會計處理方面,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要求受贈方按公允價值确認捐贈收入,捐贈方則依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三條,憑合規票據享受稅前扣除。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捐贈指引強調,醫療設備等特殊物資捐贈需附帶原廠質檢證書。
實物捐獻(又稱實物捐贈)是指個人、企業或組織将合法擁有的實物資産無償贈予公益機構、教育或科研單位等受贈方的行為,旨在支持社會公益事業。以下是該詞的具體解析:
實物捐獻的核心是無償性和實物性。
實物捐獻需遵循規範流程:
① 捐贈方與受贈方(如基金會)溝通意向,填寫《實物捐贈登記表》;
② 受贈方審核捐贈方資質及捐贈條件;
③ 雙方籤署捐贈協議,明确資産用途及價值;
④ 捐贈物驗收并交接,頒發捐贈證書;
⑤ 若資産無法直接用于公益目的,受贈方可依法拍賣或變賣,所得資金仍用于公益。
實物捐獻強調以有形資産替代資金支持,需額外考慮資産驗收、估值及後續管理問題。
如需了解具體機構的捐獻流程或稅收政策,可參考高權威性來源如(安徽中德教育合作基金會)或(捐贈登記流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