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physical measure
objective; practicality
【化】 real object
【經】 concrete thing; kind; object
computation; measure
【經】 gauging; measure
實物計量(Physical Measurement)是經濟與管理學科中用于描述以具體物質單位量化物品或資源的方法論體系,其核心在于通過非貨币化的單位(如重量、體積、長度等)進行客觀量化,常見于生産統計、資源管理和環境評估領域。根據《現代漢語詞典(漢英雙解版)》的定義,該術語強調“以實物形态為基礎的直接數量統計”,區别于貨币計量對價值換算的依賴性。
在工程領域,《牛津漢英技術詞典》将其延伸解釋為“通過标準物理量綱對材料、能源進行精準測算的操作規範”,例如鋼鐵産量以噸計量、電力消耗以千瓦時記錄等。國際标準化組織(ISO)在《計量學術語标準》中特别指出,實物計量能有效規避貨币彙率波動對數據可比性的幹擾,因此在跨境貿易原材料統計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環境保護領域的最新應用案例顯示,世界資源研究所(WRI)通過實物計量體系測算全球森林碳彙儲量,采用公頃/噸二氧化碳當量作為計量單位,這種量化方式為《巴黎協定》履約評估提供了關鍵數據支撐。
實物計量是會計中用于衡量和記錄經濟事項的非貨币性計量單位,主要用于對資産、存貨等具體物品進行數量化描述。其核心特點及示例如下:
實物計量以具體物理單位為基礎,如自然單位(件、台)、度量衡單位(千克、米)、複合單位(千瓦時)等。它作為貨币計量的補充,幫助更全面地反映企業資源的具體形态和數量,尤其在存貨管理、固定資産登記等場景中不可或缺。
會計雖以貨币為主要計量單位,但實物計量能彌補貨币無法直觀體現具體數量的局限性。例如,財務報表中“存貨”項目雖以金額列示,但實際管理需結合“1000件産品”等實物數據,避免賬實不符。
提示:實物計量需與會計計量屬性(如曆史成本、重置成本)結合使用,前者記錄數量,後者确定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