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事務處理日志英文解釋翻譯、事務處理日志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transaction journal

分詞翻譯:

事務處理的英語翻譯:

【計】 TP; transaction; transaction handling; transaction processing

日志的英語翻譯:

daily record; log
【計】 log

專業解析

事務處理日志(Transaction Log),在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和事務處理系統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它是對系統中所有事務操作(如數據修改)進行順序、詳細、持久化記錄的文件或數據集合。其核心目的是确保數據庫的原子性(Atomicity)、一緻性(Consistency)、隔離性(Isolation)和持久性(Durability),即 ACID 特性得以實現。

以下是其詳細含義與關鍵作用:

  1. 記錄變更(Recording Changes):

    • 漢義核心:事務處理日志詳細記錄了每個事務執行過程中對數據庫所做的所有更改(增、删、改)。它記錄的是變更本身(例如,“将記錄A的字段X從值1改為值2”),而不僅僅是變更後的結果狀态。
    • 英義對應:The transaction log records every modification made to the database as part of a transaction. It captures the before and after images of the changed data or the specific operations performed.
    • 作用:這是實現數據恢複和保證事務原子性的基礎。如果事務失敗,系統可以利用日志中的信息撤銷(UNDO)該事務已做的部分修改;如果事務成功提交,系統可以确保這些修改最終被寫入數據庫(即使系統在提交後立即崩潰)。
  2. 保證原子性與持久性(Ensuring Atomicity and Durability):

    • 漢義核心:日志機制是保證事務原子性(事務要麼全部完成,要麼全部不做)和持久性(一旦事務提交,其結果永久有效,即使系統故障)的關鍵技術。
    • 英義對應:The log is fundamental to guaranteeing transaction atomicity (all or nothing execution) and durability (persistence of committed changes). Before a transaction commits, the log records pertaining to its changes are forced to be written to stable storage (e.g., disk). Only after this is confirmed is the transaction considered committed.
    • 作用:通過“預寫日志”(Write-Ahead Logging, WAL)協議(即先寫日志,後寫數據),确保在數據頁實際寫入磁盤之前,描述該修改的日志記錄已安全持久化。這樣,即使系統在數據頁寫入過程中崩潰,重啟後也能根據日志重做(REDO)已提交但未寫入數據文件的修改,或撤銷(UNDO)未提交的修改。
  3. 支持恢複(Facilitating Recovery):

    • 漢義核心:事務處理日志是數據庫故障恢複的核心依據。在系統崩潰、斷電等故障發生後,數據庫管理系統重啟時會利用日志進行恢複操作。
    • 英義對應:The transaction log is the primary tool for database recovery after a system failure. During recovery, the DBMS uses the log to redo committed transactions that were not fully written to the data files and to undo transactions that were in progress (not committed) at the time of failure.
    • 作用:通過分析日志記錄,系統能夠将數據庫恢複到故障發生前的一個一緻性狀态,最大程度地減少數據丢失。
  4. 輔助其他功能(Supporting Other Features):

    • 漢義核心:除了核心的 ACID 保證和恢複,事務日志還可能用于支持數據庫複制(如日志傳送)、高可用性解決方案(如 Always On 可用性組)、變更數據捕獲(CDC)以及某些審計功能。
    • 英義對應:Beyond core recovery, transaction logs can enable features like database replication (log shipping), high availability solutions (e.g., log shipping for mirroring or Always On), change data capture (CDC), and certain auditing capabilities by providing a stream of data changes.
    • 作用:日志記錄了所有數據變更的曆史,為這些高級功能提供了數據源。

總結關鍵點: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事務處理日志(Transaction Log)是數據庫系統中記錄所有事務操作的核心機制,主要用于保障數據的完整性、一緻性和可恢複性。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核心作用

  1. 記錄事務操作
    事務日志完整記錄數據庫的修改操作(如插入、更新、删除)以及事務的元數據(開始、提交、回滾等)。例如,銀行轉賬時,日志會記錄扣款和入賬的每一步驟,确保中途故障可恢複。

  2. 保障ACID特性

    • 原子性(Atomicity):通過Undo Log回滾未提交的事務(如MySQL的Undo Log)。
    • 持久性(Durability):事務提交後,修改先寫入Redo Log(如MySQL的Redo Log),即使系統崩潰也能恢複。
    • 一緻性(Consistency):結合鎖機制和MVCC實現數據狀态合法。

二、組成與結構

  1. 日志類型

    • Redo Log(重做日志):記錄修改後的值,用于崩潰後重放操作(如PostgreSQL的WAL日志)。
    • Undo Log(回滾日志):記錄修改前的值,用于事務回滾(如MySQL的實現)。
    • 二進制日志(Binlog):記錄DDL/DML操作,用于主從複制(MySQL特有)。
  2. 物理結構

    • 在SQL Server中,日志文件(.ldf)被劃分為多個虛拟日志文件(VLF),便于管理和自動擴展。
    • 每個日志記錄包含日志序列號(LSN),确保操作順序可追蹤。

三、實際應用場景

  1. 故障恢複
    系統崩潰時,通過Redo Log重放已提交事務,Undo Log回滾未提交事務,恢複數據庫到一緻狀态。
  2. 高并發支持
    結合MVCC(多版本并發控制)和鎖機制,實現非阻塞讀取和事務隔離。
  3. 數據複制
    如MySQL的Binlog和SQL Server的複制代理,依賴日志實現主從同步。

四、管理注意事項

不同數據庫的實現細節可能差異較大(如PostgreSQL依賴WAL,而MySQL區分Redo/Undo Log),但核心目标均為保障事務的可靠執行和數據安全。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