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曙紅細胞增多英文解釋翻譯、嗜曙紅細胞增多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eosinophilia
相關詞條:
1.acidophilia 2.eosinophilia
分詞翻譯:
嗜的英語翻譯:
be addicted to; indulge in
【法】 addicted
曙的英語翻譯:
dawn; daybreak
紅細胞增多的英語翻譯:
【醫】 chronic splenomegalic polycythemia; erythremia; erythrocythemia
erythrocytosis; erythrocytosis megalosplenica; erythromatosis
hyperglobulia; hyperglobulism; leukemic erythrocytosis
myelopathlc polycythemia; polycythemia; polycythemia vera; polyglobulia
polyglobulism; polyglobuly; primary polycythemia; rubra polycythemia
splenomegalic polycythemia
專業解析
嗜曙紅細胞增多(Eosinophilia)是指外周血液中嗜曙紅細胞(現更常用“嗜酸性粒細胞”這一名稱)的絕對計數或相對百分比異常升高的病理狀态。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并結合醫學權威解釋其詳細含義:
一、術語定義與中英對照
-
中文術語:嗜曙紅細胞(舊稱)/嗜酸性粒細胞(現标準譯名)
英文術語:Eosinophil
-
病理狀态定義:
二、臨床意義與病因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是多種疾病的生物學标志,主要關聯以下病理過程:
-
過敏性疾病:
- 哮喘、過敏性鼻炎、特應性皮炎(如塵螨、花粉誘發IgE介導的炎症反應)。
- 機制:Th2細胞釋放IL-5促進嗜酸性粒細胞增殖分化。
來源:美國過敏哮喘與免疫學會(AAAAI)指南
-
寄生蟲感染:
- 組織侵襲性寄生蟲(如蛔蟲、血吸蟲)可引發顯著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計數常 > 1.5 × 10⁹/L)。
來源:CDC寄生蟲病指南
-
自身免疫與腫瘤性疾病:
- 嗜酸性肉芽腫性多血管炎(EGPA,舊稱Churg-Strauss綜合征)、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
來源:《哈裡森内科學》第21版
三、診斷參考标準
根據WHO及國際共識:
- 分級标準:
- 輕度:0.5–1.5 × 10⁹/L
- 中度:1.5–5.0 × 10⁹/L
- 重度:> 5.0 × 10⁹/L
來源:血液病學會(ASH)臨床實踐指南
注:嗜曙紅細胞(eosinophil)為曆史譯名,現行醫學文獻統一采用“嗜酸性粒細胞”以準确反映其細胞生物學特性。
網絡擴展解釋
嗜曙紅細胞增多指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又稱嗜曙紅細胞)數量異常升高的現象。以下從定義、成因、臨床表現和診斷等方面綜合解釋:
一、定義與基本特性
嗜曙紅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胞質内含磚紅色顆粒,核呈分葉狀(2-3葉),主要參與抗寄生蟲感染和過敏反應調節。正常成人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占比約0.5%-5%,絕對值不超過$0.5 times 10/L$,超過此範圍即為增多。
二、主要成因
- 寄生蟲感染:如絲蟲、蛔蟲、鈎蟲等感染最為常見,尤其是熱帶地區高發的絲蟲病(微絲蚴引發肺部過敏反應)。
- 過敏性疾病:哮喘、荨麻疹等IgE介導的過敏反應會導緻嗜酸性粒細胞募集。
- 自身免疫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嗜酸性肉芽腫性多血管炎等。
- 藥物反應:部分抗生素(如青黴素)或抗癫痫藥可能誘發。
- 腫瘤相關:淋巴瘤、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等血液系統腫瘤可能伴隨升高。
三、臨床表現
- 呼吸系統:陣發性夜間咳嗽、喘息(類似哮喘)、痰中帶血。
- 全身症狀:低熱、體重下降、乏力,嚴重者可能出現心包炎或神經系統症狀。
- 皮膚表現:瘙癢、皮疹(常見于過敏或寄生蟲感染)。
四、診斷與檢查
- 血常規:嗜酸性粒細胞絕對值>$0.5 times 10/L$,熱帶型患者常顯著升高。
- 免疫學檢測:抗絲蟲抗體陽性(補體結合試驗)。
- 影像學:胸部X線可能顯示肺部浸潤影。
- 病原體檢測:通過痰液、淋巴結活檢查找微絲蚴或其他寄生蟲。
五、注意事項
需與紅細胞增多症嚴格區分,後者指紅細胞數量異常升高,成因包括缺氧、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若出現相關症狀,建議及時就醫進行寄生蟲篩查和過敏原檢測,避免自行用藥延誤治療。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