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厭"在漢英詞典中具有雙重語義維度,其核心概念指向"對某事物持續保持接納态度而不産生厭倦感"。根據權威辭書分析,該詞項可分為以下兩個義項:
耐心接納型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不嫌麻煩,具有持久耐心",對應英文譯作"be patient with"或"not mind taking the trouble"。《牛津漢英詞典》 特别強調其語用特征,常構成"不厭其煩"的固定搭配,描述持續投入精力的行為模式,如教師反複講解知識點的教學場景。
量度包容型
《漢英綜合大辭典》(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解析其第二語義為"對數量或程度沒有排斥感",英文表述為"not object to abundance/detail"。該用法常見于"不厭其多""不厭其詳"等表達,如學術論文要求詳盡的數據支撐。《漢語成語大詞典》 補充說明這種用法隱含着對事物完整性的追求,與英語諺語"the more, the merrier"存在概念呼應。
“不厭”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不嫌;不排斥
指對事物不感到厭煩或排斥。例如《論語·鄉黨》中“食不厭精,脍不厭細”,強調對飲食精益求精的态度;《韓非子·難一》提到“戰陣之間,不厭詐僞”,說明戰争中不排斥使用計謀。
不合;不符
表示與某種标準或要求不一緻。如班彪《王命論》中的“取舍不厭斯位”,指選擇不符合當前地位。
不滿足;不飽
“厭”通“饜”(滿足),表示欲望未達或未吃飽。例如《楚辭·離騷》中的“憑不厭乎求索”,指貪求無度;《漢書》提到“貧者不厭糟糠”,形容生活困苦。
持續的興趣與耐心
指對某事物能長久保持熱情,如“學而不厭”表示學習永不滿足,朱光潛在例句中強調“上乘文學作品百讀不厭”。
用作成語的衍生義
如“不厭其煩”(不怕麻煩)、“不厭其詳”(越詳細越好)等。
總結來看,“不厭”既可表達積極态度(如不排斥、有耐心),也可用于中性描述(如不滿足)。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