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hromatophilia; chromophilia
“嗜染性”是生物學與組織學中的專業術語,指特定細胞或組織成分對染色劑具有高度親和力的特性。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該詞對應的英文翻譯為“chromatophilia”或“chromophilia”(由希臘詞根“chromato-”色彩和“-philia”喜好構成)。
學術定義與分類
該概念源于19世紀組織染色技術發展,描述細胞結構(如神經元尼氏體、腺細胞顆粒)在特定染色條件下的着色傾向。根據染色劑類型差異,可細分為:
臨床應用
在病理診斷中,嗜染性特征具有重要價值。例如:淋巴細胞的異嗜性抗體檢測,或腫瘤細胞的異常染色反應分析。2018年《組織化學與細胞生物學》期刊研究指出,嗜染性變化可作為早期細胞癌變标記物(DOI:10.1007/s00418-018-1652-2)。
參考來源
嗜染性是生物學和醫學領域中的專業術語,指細胞或組織結構對特定染色劑具有較強親和力、易被着色的特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核心概念
嗜染性描述的是某些細胞成分(如細胞質、顆粒或纖維)在染色過程中容易被染料選擇性結合的現象。這種特性與細胞本身的化學組成、電荷分布等密切相關。
英文對應術語
其英文翻譯為chromophilia 或chromatophilia,兩者為同義詞,均強調“對顔色的親和性”。
應用場景
補充說明
需注意與“嗜酸性”“嗜堿性”等術語區分,後者特指對特定pH值染料的親和性(如蘇木精-伊紅染色),而嗜染性涵蓋更廣泛的染色選擇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