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甜味劑英文解釋翻譯、食品甜味劑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sweetening agent
分詞翻譯:
食品的英語翻譯:
edible; food; foodstuff; provision; scoff; tuck
【醫】 food; foodstuffs; pabulum
【經】 provisions
甜味劑的英語翻譯:
【化】 edulcorant; edulcorator
專業解析
食品甜味劑(Food Sweeteners)是指賦予食品以甜味的食品添加劑。根據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标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标準》(GB 2760-2014),甜味劑被定義為“賦予食品甜味的物質”。在英文中,常對應“sweetener”或“sugar substitute”,指代用于替代蔗糖、果糖等天然糖類,提供甜味但可能具有更低熱量或其他功能特性的物質。
一、定義與分類
-
核心定義
食品甜味劑是添加到食品和飲料中,以提供甜味為主要目的的添加劑。它們可能來源于天然物質(如植物提取物)或通過化學合成獲得,其甜度通常遠高于蔗糖(基準甜度),允許在較低用量下達到所需的甜味效果。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國家标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标準》GB 2760-2014
-
主要分類
- 天然甜味劑 (Natural Sweeteners): 從天然來源(如植物、水果)中提取或經過適度加工獲得的甜味物質。常見種類包括:
- 糖醇類:山梨糖醇(Sorbitol)、木糖醇(Xylitol)、麥芽糖醇(Maltitol)、赤藓糖醇(Erythritol) - 提供甜味且熱量較低,不易引起血糖劇烈波動。
- 非糖醇類:甜菊糖苷(Steviol Glycosides/Stevia)、羅漢果甜苷(Mogroside/Monk Fruit Extract) - 高倍甜味劑,幾乎無熱量。
- 人工合成甜味劑 (Artificial/Synthetic Sweeteners): 通過化學合成方法生産的甜味物質。常見種類包括:
二、功能與特點
- 提供甜味 (Sweetness Provision): 核心功能是模仿糖的甜味特性,滿足消費者對甜味的口感需求。
- 低熱量或無熱量 (Low or No Calorie): 大多數高倍甜味劑(尤其是人工合成和部分天然高倍甜味劑)本身不參與或僅少量參與人體代謝,因此提供的熱量極低甚至為零,適用于低熱量、無糖食品飲料(如零度可樂)。
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WHO) - Sugars and Sweeteners Information
- 不影響血糖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多數甜味劑(特别是糖醇和非營養型高倍甜味劑)不會引起血糖顯著升高,適用于糖尿病患者或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
- 抗齲齒性 (Non-cariogenic): 糖醇類甜味劑(如木糖醇)不能被口腔中的緻齲菌利用産酸,有助于減少齲齒發生。
- 穩定性和加工適應性 (Stability & Processing): 許多甜味劑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適用于高溫加工(如烘焙)、酸性環境(如碳酸飲料)和長期儲存。
三、安全性評估與法規
- 安全評估 (Safety Evaluation): 所有允許使用的食品甜味劑都經過嚴格的毒理學評估。國際權威機構如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美國FDA、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以及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CFSA)會評估其安全性,并制定:
- 每日允許攝入量 (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 指一個人一生中每天攝入而不會産生可察覺健康風險的量,通常以每公斤體重毫克數(mg/kg bw)表示。例如,阿斯巴甜的ADI為40 mg/kg bw,三氯蔗糖為15 mg/kg bw。
來源:JECFA評估報告摘要
- 法規管理 (Regulation): 各國/地區對允許使用的甜味劑種類、適用範圍、最大使用量均有明确規定。在中國,必須符合GB 2760的規定。在美國,需符合FDA的法規(如屬于GRAS物質或經批準上市)。在歐盟,需符合歐盟委員會法規。
來源: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美國聯邦法規21 CFR Part 180;歐盟委員會法規(EC) No 1333/2008
四、主要應用領域
食品甜味劑廣泛應用于各類食品和飲料中,包括但不限于:
- 無糖/低糖飲料(碳酸飲料、果汁飲料、茶飲料)
- 糖果、口香糖、巧克力
- 烘焙食品(餅幹、蛋糕)
- 乳制品(酸奶、冰淇淋)
- 果醬、果凍
- 餐桌甜味劑(小包裝代糖)
- 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
來源:行業應用報告(如食品飲料行業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食品甜味劑是賦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劑,主要用于替代傳統糖類(如蔗糖、葡萄糖),具有低熱量、高甜度或不參與代謝等特點。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分類
-
定義
甜味劑通過化學或天然提取方式獲得,其甜度通常遠高于蔗糖,但能量極低或不含能量。例如,阿斯巴甜甜度是蔗糖的150-200倍,而三氯蔗糖可達600倍。
-
分類
- 按來源:
- 天然甜味劑:如甜菊糖苷(甜葉菊提取)、羅漢果苷(羅漢果提取)、甘草酸等。
- 合成甜味劑:如糖精、阿斯巴甜、安賽蜜、三氯蔗糖等。
- 按營養價值:
- 營養型:如糖醇類(木糖醇、麥芽糖醇),提供少量能量。
- 非營養型:如合成甜味劑,幾乎不參與代謝。
二、常見種類與特點
類型 |
代表物質 |
特點 |
天然甜味劑 |
甜菊糖苷、羅漢果苷 |
甜度高(蔗糖的200-240倍),無熱量,適合糖尿病患者。 |
合成甜味劑 |
阿斯巴甜、安賽蜜 |
高甜度、無熱量,但阿斯巴甜需避免苯丙酮尿症患者使用。 |
糖醇類 |
木糖醇、麥芽糖醇 |
甜度接近蔗糖,能量低,不升血糖,防齲齒。 |
三、核心優勢
- 控糖與低熱量:適合糖尿病、肥胖人群,如糖醇類代謝無需胰島素。
- 穩定性高:耐高溫、酸堿,廣泛用于烘焙、飲料等加工食品。
- 防齲齒:非糖類甜味劑不被口腔細菌利用,減少蛀牙風險。
四、使用規範與注意事項
- 安全性: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标準》(GB2760-2014)嚴格規定甜味劑使用範圍和限量。
- 禁忌人群:如苯丙酮尿症患者禁用阿斯巴甜。
- 合理攝入:過量可能引起腸胃不適(如糖醇類)。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來源如《食品添加劑使用标準》或相關百科條目。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