莳蘿屬英文解釋翻譯、莳蘿屬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Anethum
分詞翻譯:
莳蘿的英語翻譯:
【醫】 Anethum graveolens L.
屬的英語翻譯:
belong to; category; dependents; genus; subordinate to
【醫】 genera; genus; group; herd
專業解析
莳蘿屬(學名:Anethum)是傘形科(Apiaceae)下的一個小型植物屬,其最著名的物種是莳蘿(Anethum graveolens)。以下是基于植物學及漢英詞典視角的詳細解釋:
一、中文釋義與植物學特征
- 中文名稱:
莳蘿屬("莳蘿"源自波斯語"shevid"的音譯,古稱"洋茴香")。
- 形态特征:
- 莖葉:一年生草本,莖直立中空,羽狀複葉細裂呈絲狀,類似茴香但更纖細。
- 花果:複傘形花序頂生,花小、黃色;果實為雙懸果,橢圓形、扁平,具翅狀側棱。
- 分類地位:
傘形科 → 阿米芹族(Ammineae) → 莳蘿屬(單型屬,僅1-2種)。
二、英文對應與詞源
- 英文名:Dill(專指Anethum graveolens)。
- 詞源:
- 屬名 Anethum 源于希臘語ἄνηθον(ánēthon),意為"芳香草本"。
- 種加詞 graveolens 由拉丁文gravis(濃烈) +olens(氣味)構成,描述其強烈香氣。
三、用途與價值
- 食用價值:
- 葉片(Dill weed):新鮮或幹燥作香辛料,用于沙拉、湯品及海鮮去腥(如北歐三文魚料理)。
- 種子(Dill seed):調味腌菜(如莳蘿泡菜)、面包、咖喱。
- 藥用價值:
- 傳統醫學中助消化、緩解脹氣(《歐洲藥典》收錄其精油)。
- 種子含萜類化合物(香芹酮、檸檬烯),具抗氧化活性(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05)。
- 經濟作物:
全球主要産區為印度、埃及、東歐,種子可提取精油用于食品工業。
四、常見混淆辨析
參考文獻
- 植物分類權威:
《中國植物志》第55(2)卷(科學出版社,1996)。
- 化學成分研究:
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 PubChem數據庫(Anethum graveolens條目)。
- 藥用價值文獻: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EMA) - Community herbal monograph (2010)。
(注:因平台限制未提供直接鍊接,來源名稱可公開檢索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
莳蘿屬(學名:Anethum)是傘形目傘形科下的一個屬,屬于阿米芹族。以下是關于該屬的詳細解釋:
1.分類與學名
- 學名:Anethum L.,由植物學家林奈正式命名。
- 科屬:隸屬于傘形科(Apiaceae),與茴香、歐芹等近緣。
- 别稱:在中國俗稱“土茴香”或“小茴香”,因形态與茴香相似而得名。
2.形态特征
- 植株:一至二年生草本,株高60-120厘米,莖直立、光滑無毛。
- 葉片:羽狀複葉,多回分裂,末回裂片呈絲狀,鮮綠色,具強烈香味。
- 花果:複傘形花序,小花黃色;果實為雙懸果,橢圓形、棕黃色,含芳香精油。
3.分布與栽培
- 原産地:地中海沿岸及印度地區。
- 栽培區域:歐美國家廣泛種植,中國華南、東北等地有少量栽培。
4.主要價值
- 食用:嫩莖葉可作蔬菜,果實和葉片用于泡菜、腌制品調味。
- 藥用:傳統醫學中用于健胃、驅風、緩解氣脹,含藏茴香酮等有效成分。
- 經濟:種子含3%-4%芳香油,可提取用于食品和化妝品工業。
5.典型物種
- 莳蘿(Anethum graveolens):屬内唯一廣泛栽培的物種,染色體數2n=22。
以上信息綜合了植物學分類、形态描述及實用價值,主要參考自權威辭典和植物學資料。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