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dogamous
of the same clan; have common ancestry
【醫】 homologous series; iso-
marry; get married; marriage; matrimony; wedding
【醫】 marriage
"同族結婚"是一個社會學術語,指在特定文化或血緣群體内部締結婚姻關系的習俗,對應的英文譯法為"endogamy"或"intra-clan marriage"。根據《現代漢語詞典(漢英雙語版)》,該詞條強調婚姻雙方需共享相同宗族、民族或文化身份的特征。
從人類學研究角度,美國人類學家喬治·默多克在《社會結構》中指出,同族婚姻常見于強調血統純正性的傳統社會,通過親屬網絡維護財産繼承與權力結構(Murdock, 1949)。這種現象與我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八條禁止的"直系血親或三代以内旁系血親結婚"存在本質區别,後者屬于近親結婚的法律禁止範疇。
在跨文化比較中,《不列颠百科全書》将endogamy細分為三種形态:種族内婚制、階級内婚制和宗教内婚制,其中藏族傳統的骨系等級婚配制度屬于典型的文化内婚制案例。需要注意的是,隨着現代化進程,全球範圍内的同族結婚比例呈現下降趨勢,世界衛生組織2023年報告顯示該現象主要存續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及南亞部分地區。
根據法律和傳統習俗,“同族結婚”需要結合血緣關系與社會規範進行解釋,具體如下:
法律層面
中國《婚姻法》規定,禁止直系血親或三代以内旁系血親結婚。若“同族”指五代以内的親屬關系(如堂/表兄弟姐妹等),則屬于法律禁止範疇;若超出五代且無血緣關系,則不受限制。
生物學影響
近親結婚可能增加隱性遺傳病風險。但現代社會中,單純“同族”但無實際血緣關系(如僅姓氏相同)的婚姻,對後代健康無明顯影響。這一結論基于人口流動性和基因多樣性提升的背景。
傳統觀念演變
古代因交通閉塞、族群聚居,同姓常代表血緣關系,故有“同姓不婚”的習俗。如今姓氏更多作為文化符號,社會逐漸淡化此類限制,更關注實際親屬關系。
與“同姓結婚”的差異
“同族”強調家族血緣紐帶,而“同姓”僅代表姓氏相同。例如,李姓分布廣泛,不同地區的李姓家族可能并無血緣關聯,此類情況下的婚姻完全合法且無害。
是否允許“同族結婚”需以血緣親疏為核心判斷依據,建議婚前通過家族譜系或基因檢測确認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