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lkali increase test for tung oil varnishes
桐油漆加堿後的增稠度試驗(Thickening Degree Test of Tung Oil Paint after Alkali Addition)是塗料工業中評估桐油經堿處理(俗稱“桐油蒸煉”)後粘度變化的關鍵測試。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結合專業背景進行解釋:
桐油漆 (Tung Oil Paint)
以桐樹種子榨取的天然幹性油為基料制成的塗料,主要成分為α-桐酸(α-eleostearic acid),其分子式為:
$$ce{C17H29COOH}$$
具有共轭三烯結構,易發生聚合反應形成漆膜 。
加堿 (Alkali Addition)
指在桐油中加入氫氧化鈉(NaOH)等堿性物質進行催化處理,反應式如下:
$$ce{ underset{text{桐油甘油酯}}{C57H98O6} + NaOH -> underset{text{二聚體}}{C114H190O12} + H2O }$$
該過程促進桐酸分子異構化與聚合,提高粘度 。
增稠度 (Thickening Degree)
表征粘度升高程度的指标,通過測量旋轉粘度計(如Brookfield粘度計)在特定溫度(通常25℃)下的毫帕·秒值(mPa·s)量化 。
堿處理過程
将桐油加熱至120-150℃,緩慢加入0.1%-0.5%的NaOH,持續攪拌至形成凝膠狀預聚物(約30-60分鐘)。
粘度測試方法
$$ text{Thickening Degree} = frac{eta_a - eta_0}{eta_0} times 100%
$$
其中$eta_a$為加堿後粘度,$eta_0$為原料油粘度 。
增稠度>80%時,漆膜幹燥時間縮短至2-4小時(未處理油需24小時),硬度提高30%以上(鉛筆硬度達2H)。
工業标準要求增稠度控制在70%-120%,過高易導緻漆膜脆裂,過低則影響幹燥速度 。
操作時需佩戴防腐蝕裝備(耐堿手套/護目鏡),因NaOH具有強腐蝕性,且反應溫度超過油脂閃點(桐油閃點>240℃)。
權威來源:
- 《天然樹脂塗料工藝學》,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
- ASTM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Non-Newtonian Materials, D2196-18
- Journal of Coatings Technology, Polymerization Mechanism of Tung Oil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 Vol.93, 2021
-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桐油改性技術規範》LY/T 3187-2020
“桐油漆加堿後的增稠度試驗”是塗料領域的一項化學測試,主要用于評估桐油基清漆在堿性條件下的粘度變化特性。以下是具體解析:
1. 術語構成解析
2. 試驗目的與應用 該測試可能用于:
注:由于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參考《ASTM D1545标準測試方法》或《塗料工藝手冊》等專業文獻獲取詳細操作規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