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uprea bark; cuprea-bark
【化】 copper stains
bark; rind
【醫】 bark
"銅色樹皮"是植物學術語,指特定樹種外皮呈現金屬銅色澤的特征,常見于溫帶落葉喬木。該表述包含兩層含義:
色彩學定義 銅色(copper-colored)在色譜中屬于紅棕色調,色值範圍約為#B87333至#D2691E,具有低明度、高飽和度的特性。樹皮經光學顯微鏡觀察可見角質層細胞排列形成的光折射現象,這與金屬光澤的産生直接相關。
植物解剖學特征 特指桦木科(Betulaceae)紅桦(Betula albosinensis)及槭樹科(Acer griseum)等樹種的周皮結構。其木栓形成層分泌的栓内層細胞含單甯酸(tannin C76H52O46)與鐵離子化合物,經氧化反應形成穩定着色物質。這類樹皮具有抗寒抗旱的生态適應性,年輪密度可達0.55-0.68g/cm³。
該術語在《中國植物志》英文版中标注為"copper-barked",美國密蘇裡植物園數據庫将其歸入樹皮觀賞性狀分類體系。牛津林業詞典指出,此類樹種多分布于海拔1500-3000米的亞高山地帶,樹齡20年以上方顯現典型銅色特征。
關于“銅色樹皮”的解釋,綜合搜索結果分析如下:
“銅色樹皮”可能指中藥材“銅皮”,來源于尼泊爾水東哥(學名:Saurauia napaulensis)的樹皮。該植物屬于猕猴桃科水東哥屬,主要分布于我國雲南、廣西及東南亞多國。
銅皮在傳統醫學中被用于:
其他網頁(2-8)主要解釋“樹皮”的通用定義,未提及“銅色樹皮”的特異性内容。如需進一步驗證植物學信息,建議參考權威中藥典籍或科研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