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aw mat
草席(cǎo xí)在漢英詞典中的釋義為straw mat,指用草本植物(如燈心草、蒲草、蔺草等)編織而成的席子,具有透氣、吸濕、涼爽的特性,常用于夏季鋪床、坐卧或遮蓋物品。以下從三個維度解析其含義:
以天然草莖(如蔺草)為原料,經晾曬、染色、編織而成,表面光滑柔韌。傳統工藝需經選草、編織、修剪等多道工序,具有環保、透氣的物理特性 。
作寝具時可吸汗散熱,降低體感溫度;亦可用于地面鋪設、物品遮蓋或戶外野營,兼具實用性與收納便捷性 。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草席與竹席、藤席并稱"夏涼三寶",《詩經》中"下莞上簟"的"簟"即指精編草席,象征樸素生活智慧 。
浙江甯波、台州等地以"甯席"聞名,采用本地蔺草雙筋編織,密度高且耐用;台灣彰化則發展出染色提花工藝,賦予其裝飾功能 。
文化注釋:古時草席有"藁薦"(gǎo jiàn)之别稱,《齊民要術》記載以蒲草"編作小束,縱橫鋪聯"的制法,今多見于方言及曆史文獻 。
權威參考來源
草席是一種傳統編織物,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草席指用柔韌草本植物莖稈編織的席子,常見材料包括燈心草、蒲草、馬蘭草等。傳統草席通常不可折疊,需卷起存放,但改良後的現代草編涼席具備折疊功能。
•吸水性:草席吸水性強,長期使用後易發黃
•保養方法:新草席使用前需陽光曝曬、拍打除塵,溫水擦拭後陰幹
•適用人群:因透氣性好且質地較硬,多受中老年人喜愛
在成語中,“草席”象征簡樸生活方式或簡陋居所,體現不追求物質享受的精神境界。例如魯迅在《朝花夕拾》中描寫“草席微涼”,既寫實物也暗喻清貧環境。
唐代歐陽詹詩句“草席蒲團不掃塵”展現其作為修行者用具的場景,現代語境中則常用于描述夏季納涼寝具或田園風格裝飾。
如需了解具體編織工藝或地域特色草席,可查閱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獲取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