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體液不調的英文解釋翻譯、體液不調的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dyscrasic; dyscratic

分詞翻譯:

體液的英語翻譯:

body fluid; humour; juice; sap
【醫】 body Fluid; humor

不的英語翻譯:

nay; no; non-; nope; not; without
【醫】 a-; non-; un-

調的英語翻譯:

melody; mix; move; suit well; transfer
【計】 debugging mode

專業解析

在漢英詞典及中醫理論框架下,“體液不調的”指人體内津液(Body Fluids)的生成、輸布或排洩功能失常,導緻生理平衡被破壞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術語定義與核心概念

  1. “體液”的中醫内涵 (Tǐyè)

    中醫“體液”涵蓋津、液、血、汗、淚、涎等所有液态物質,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基礎。《黃帝内經》将體液歸為“水谷精微”所化,強調其“濡養髒腑、潤滑關節”的功能(《素問·經脈别論》)。

    漢英詞典釋義:常譯為“Body Fluids” 或“Humors”(《新世紀漢英大詞典》,2016),需注意西醫“body fluids”僅指物理性液體,而中醫概念包含代謝與功能維度。

  2. “不調”的病理機制 (Bùtiáo)

    指體液分布失衡(如局部水腫或幹燥)、代謝紊亂(如痰飲内生)或質/量異常(如津虧血燥)。《中醫基礎理論》指出,脾失健運、肺失宣降、腎不主水均可緻病(李德新,2008)。


二、臨床表現與對應英譯

中醫證候 症狀表現 推薦英譯 詞典依據
津液不足 口幹、皮膚幹裂、尿少便秘 Depletion of Body Fluids 《漢英中醫詞典》(謝竹藩,2002)
水濕内停 水腫、痰多、胸悶腹脹 Accumulation of Dampness 《實用漢英中醫詞典》(張有俊,2015)
津血同病 消瘦、毛發枯槁、經少閉經 Coexisting Fluid-Blood Disorder 《中醫名詞術語英譯标準》(WHO,2007)

三、權威典籍與跨文化闡釋

  1. 《傷寒論》 提出“津液自和”為健康标準,體液不調可緻“陽明燥熱”“太陰水停”等證,英譯需體現病機(如 Fluid Depletion in Yangming Syndrome)。
  2. 體液與“Humoral Theory”對比:古希臘“四體液說”(血液、黏液、黑膽汁、黃膽汁)強調體液比例失衡緻病,與中醫“痰飲”“水濕”有相似性,但理論基礎不同(Needham, J.《中國科學技術史》卷6)。

參考文獻

  1. 李德新. 《中醫基礎理論》(第2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2007.
  3. 謝竹藩. 《新編漢英中醫藥分類詞典》. 外文出版社,2002.
  4. 張有俊. 《實用漢英中醫詞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注:因知識庫限制未提供網頁鍊接,以上文獻均為中醫領域公認權威出版物。)

網絡擴展解釋

體液不調(即體液平衡失調)是指體内水分、電解質及酸堿度的動态平衡被破壞,導緻容量、濃度或成分異常的狀态。以下是其核心分類及表現:

一、主要類型與表現

  1. 容量失調
    指細胞外液量的等滲性增減,如脫水或水過多。

    • 脫水:口渴、心率加快、血壓下降()。
    • 水過多(水中毒):頭痛、惡心、抽搐,嚴重時昏迷()。
  2. 濃度失調
    因水分增減導緻滲透壓異常,如低鈉或高鈉血症。

    • 低鈉血症:乏力、意識模糊;高鈉血症:煩躁、肌張力增高()。
  3. 成分失調
    涉及電解質(鉀、鈣等)或酸堿失衡:

    • 電解質異常:肌肉痙攣(低鈣)、心律失常(高鉀/低鉀)()。
    • 酸堿失衡:呼吸代償(酸中毒時深快呼吸)、惡心嘔吐(堿中毒)()。

二、病因與機制

三、管理建議

如需更詳細病例或治療方案,可參考來源網頁(如、2、4、9)獲取完整信息。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