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mit to the will of Heaven; trust to luck
"聽天由命"是漢語成語,字面釋義為"聽從天意,順從命運安排",英語可譯為"submit to destiny"或"resign oneself to fate"。該詞最早見于明代劇作家沈自晉《望湖亭記》第二折:"但凡人富貴貧窮,俱是聽天由命"。其核心語義包含三個層面:
哲學維度
源自儒家"天命觀"與道家"無為思想"的融合,強調在不可抗力面前保持被動接受的态度。《周易·系辭》中"樂天知命故不憂"的論述可視為其思想源頭(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
語用特征
現代語境中多含雙重語義色彩:既可表達對客觀現實的無奈妥協,如《現代漢語用法詞典》例句"災民們隻能聽天由命";也可引申為消極不作為的處事态度,常見于規勸性語境"年輕人不應聽天由命"(參考:《當代漢語學習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版)。
跨文化對應
《新世紀漢英大詞典》提供三種譯法:①fatalistic acceptance ②resign to providence ③at the mercy of circumstances,其中第三種譯法特指受環境擺布的被動狀态。牛津大學出版社《漢英成語詞典》特别标注該成語多用于"面對自然災害或重大人生變故"的語境。
“聽天由命”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tīng tiān yóu mìng,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指聽任事态自然發展,不做主觀努力,帶有宿命論色彩。常表示對結果無能為力或消極應對,含貶義。例如:“與其聽天由命,不如主動争取機會。”
如需更完整的出處或例句,可參考《老殘遊記續集》《說唐》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