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莓的漢英詞典釋義與綜合解析
一、植物學定義
草莓(Fragaria × ananassa)在漢語中特指薔薇科草莓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及其果實,英文對應"strawberry"(複數形式strawberries)。其果實為聚合果,表皮呈鮮紅色或橙紅色,表面密布細小瘦果(俗稱"籽"),果肉多汁且含甜酸風味。根據《牛津英語詞典》,該詞源自古英語"streawberige",可能與果實生長時鋪在地面的"稻草狀"結構相關。
二、文化象征與語言學關聯
在漢語文化中,草莓常象征甜蜜愛情或青春活力,如“草莓印”指代吻痕。英語文化中,"strawberry blonde"描述紅金色頭發,"strawberry moon"指六月滿月。這種跨文化差異體現了詞彙在語義擴展中的隱喻機制。
三、營養價值與産業應用
中國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草莓富含維生素C(每100g含58.8mg)、葉酸及花青素。全球商業栽培品種超200個,我國主栽品種"紅顔"(Benihoppe)源自日本雜交育種技術,占華東地區種植面積的63%以上。美國農業部将草莓歸類為漿果類經濟作物,2023年全球産量超900萬噸。
四、術語辨析與常見誤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區分草莓與樹莓(raspberry)、黑莓(blackberry)的植物學分類。值得注意的是,英語中"strawberry tree"實指楊梅樹(Arbutus unedo),與草莓無親緣關系。
草莓是一種常見的水果,其詞義可從植物學、食用價值及文化象征三方面綜合解析:
草莓(學名:Fragaria × ananassa)是薔薇科草莓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40厘米,莖葉密被黃色柔毛,葉片為三出複葉,呈倒卵形或菱形,葉緣具鋸齒。花期4-5月,開白色聚傘花序;果實為聚合果,由花托膨大形成,表面附着小種子,成熟時鮮紅或深紅色,果期6-7月。
草莓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A及礦物質,可直接食用或加工成果醬、果酒。其潤肺生津、健脾養胃的功效在中醫典籍中亦有記載。
草莓最早于14世紀在歐洲人工栽培,17世紀經北美雜交改良後傳回歐洲,20世紀初引入中國。其名稱“士多啤梨”為英語strawberry音譯。
草莓既是具有明确植物學特征的經濟作物,也是承載文化寓意的多維度符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