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Ten Horn's sign
【醫】 Horn's sign
滕霍恩氏征(Thorn's sign)是臨床醫學中用于評估膝關節損傷的重要體征,其核心表現為患者被動屈曲膝關節時出現的髌骨異常滑動或疼痛反應。該體征由德國骨科醫師卡爾·滕霍恩(Karl Thorn)于1932年首次系統描述,現被廣泛應用于前交叉韌帶損傷及半月闆病變的初步診斷。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該術語可拆解為:
在病理機制層面,滕霍恩氏征陽性提示膝關節内部結構異常,特别是當髌骨在屈膝20°-30°範圍内出現滑動阻力增加或疼痛時,可能與髌股關節軟骨磨損或滑膜炎症相關。權威醫學典籍《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第33版)将其定義為“膝關節特殊檢查中反映關節穩定性的生物力學指标”。
臨床應用需結合MRI等影像學檢查以提高診斷準确性。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CD-11)将相關膝關節損傷歸類于肌肉骨骼系統疾病(代碼FB40.1),而滕霍恩氏征作為輔助診斷依據被納入美國骨科醫師學會(AAOS)發布的《膝關節診療指南》。
關于“滕霍恩氏征”的詳細解釋,目前可查的公開資料較為有限。根據海詞詞典的信息,該術語可能屬于醫學專業領域,尤其是體征或症狀相關詞彙()。但由于搜索結果未提供具體定義,推測其可能與以下兩類體征相關:
建議進一步确認術語的準确性(如是否涉及拼寫誤差),并查閱《實用内科學》《骨科體格檢查》等專業醫學文獻或數據庫(如UpToDate)以獲取權威解釋。若需英語對應詞彙,可參考詞典标注的英文翻譯進行交叉驗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