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tial resolution是什麼意思,spatial resolution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遙感] 空間分辨率;空間解析度
例句
Landsat sensors have a moderate spatial resolution.
陸地衛星傳感器的空間分辨率屬中等。
Therefore, the emphasis of this thesis is to approve the spatial resolution.
因此,本文的研究重點便是提高系統的空間分辨率的方法與實現。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calar and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map ?
我感覺是這樣的:地圖的比例尺和圖像分辨率是什麼關系?
Their spatial resolution and low contrast resolution were completely identical.
其空間分辨率和低對比度分辨率也完全相同。
The large image provided above is at MODIS 'maximum spatial resolution (level of detail).
放大後的圖片使用了MODIS的最大空間分辨率(細節級)進行拍攝。
專業解析
空間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 是指遙感影像或傳感器系統能夠區分或識别的最小地面目标尺寸或最小特征細節的能力。它衡量的是影像中每個像素(像元)所代表的地面實際距離的大小。空間分辨率越高,意味着影像能夠顯示的地物細節越精細,可識别的地物尺寸越小;反之,空間分辨率越低,影像越模糊,隻能識别較大的地物輪廓。
核心要點解析:
- 最小可分辨單元: 空間分辨率通常用地面距離來表示,例如“1米分辨率”意味着影像上的一個像素對應地面1米 x 1米的正方形區域。小于這個尺寸的目标(如一輛小汽車)可能無法被清晰地識别為一個獨立的物體,其信息會混合在包含它的像素中。
- 細節分辨能力: 它直接決定了影像所能呈現的地表特征的精細程度。高空間分辨率影像(如0.3米)可以清晰地看到房屋、樹木、車輛甚至行人;中等分辨率影像(如10-30米)可以看到街道、較大的建築和農田地塊;低分辨率影像(如250米或1公裡)則隻能識别城市輪廓、大型水體或森林覆蓋區域等宏觀特征。
- 與比例尺的關系: 空間分辨率高的影像通常可以支持更大比例尺的地圖制作和更精細的分析(如城市規劃、精準農業);低空間分辨率影像則適用于大範圍、宏觀的監測(如全球植被覆蓋變化、氣象觀測)。
重要性:
空間分辨率是評價遙感數據質量和選擇合適遙感數據源的關鍵參數。它直接影響遙感影像在以下應用中的效果:
- 地物識别與分類: 能否準确區分不同的土地覆蓋類型(如區分草地和灌木叢)、識别特定目标(如建築物、船隻)。
- 變化檢測: 能否監測到細微的地表變化(如新建建築、森林砍伐)。
- 測繪與制圖: 能否繪制詳細的地形圖、地籍圖。
- 環境監測: 能否精确監測水質、植被健康狀況等。
示例:
- 一顆衛星的空間分辨率為10米,意味着它拍攝的影像中,每個像素點代表地面上10米見方的區域。在這個影像上,一個寬度小于10米的道路可能無法被清晰地顯示為一條線,而是混合在相鄰的像素中。一個标準的足球場(約100米 x 70米)在這樣的影像上大約由10 x 7個像素點組成。
- 一架搭載高分辨率相機的無人機可能提供0.05米(5厘米)分辨率的影像,可以清晰地看到地面上的磚縫、單棵小草甚至小石塊。
參考資料來源:
- NASA Earth Observatory Glossary: 提供了空間分辨率的基本定義和重要性解釋。https://earthobservatory.nasa.gov/glossary
- USGS - What is remote sensing and what is it used for?: 美國地質調查局解釋了遙感概念,并隱含了分辨率作為關鍵參數的含義。https://www.usgs.gov/faqs/what-remote-sensing-and-what-it-used
- Esri GIS Dictionary: 提供了地理信息系統(GIS)背景下對空間分辨率的明确定義。https://support.esri.com/en-us/gis-dictionary/spatial-resolution
網絡擴展資料
“spatial resolution”(空間分辨率)是指成像系統能夠區分或識别的最小物體細節或相鄰特征的能力,通常用于描述圖像中可辨别的細節精細程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 核心概念:空間分辨率衡量的是圖像中兩個獨立點或線在空間上能被區分的最小距離。例如,在衛星圖像中,1米的空間分辨率意味着圖像中每個像素代表地面1米×1米的區域,更小的數值(如0.5米)表示更高的細節清晰度。
- 單位:常用單位包括米(m)、厘米(cm)、像素(pixel)等,具體取決于應用領域。
2. 不同領域的應用
- 遙感與衛星成像:空間分辨率決定衛星圖像中地物(如建築物、植被)的識别能力。例如,高分辨率衛星(如WorldView-3)可達0.31米/像素,能清晰顯示車輛或道路标線。
- 醫學成像(如MRI、CT):高空間分辨率能更精準定位病變組織,例如MRI中1毫米的分辨率可區分細微的腦部結構。
- 數碼攝影:相機的傳感器像素密度影響空間分辨率,高像素相機能捕捉更多細節。
- 顯微鏡: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受波長限制,電子顯微鏡則可達納米級。
3. 影響因素
- 傳感器性能:傳感器尺寸、像素密度、光學組件質量(如鏡頭)直接影響分辨率。
- 觀測距離:距離目标越遠,分辨率通常越低(如衛星距離地球的高度)。
- 環境條件:大氣幹擾(如雲層、霧霾)可能降低實際分辨率。
4. 高分辨率 vs 低分辨率
- 高空間分辨率:細節豐富,但數據量大、處理成本高,適用于精準分析(如城市規劃、軍事偵察)。
- 低空間分辨率:覆蓋範圍廣、數據量小,適合大範圍監測(如氣象衛星追蹤雲層運動)。
5. 相關概念區分
- 光譜分辨率:指傳感器區分不同電磁波譜段的能力(如多光譜 vs 高光譜)。
- 時間分辨率:指重複觀測同一區域的時間間隔(如氣象衛星每小時拍攝一次)。
總結來看,空間分辨率是衡量成像系統細節捕捉能力的關鍵指标,其選擇需根據具體需求平衡細節精度與數據成本。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