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南海
China carried out its largest-ever navy parade on April 12th in the South China Sea.
4月12日,中國在南海舉行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海軍閱兵儀式。
The major hotspot nowadays is the South China Sea.
當今的主要熱點地區是南海。
For now, the South China Sea seems no place for games.
目前,中國南海不像是能舉行比賽的地方。
The South China Sea is a region rich in energy resources.
中國南海是一個能源資源豐富的地區。
What are China's territorial righ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中國在南中國海的領土權是什麼?
南海(South China Sea)是位于西太平洋邊緣的半封閉海域,東接菲律賓群島,西靠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南至加裡曼丹島與蘇門答臘島,北鄰中國大陸及台灣地區。作為全球重要的地緣政治與經濟區域,南海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南海總面積約350萬平方公裡,平均深度1212米,最深處達5567米(位于馬尼拉海溝)。海域内分布超過200個島嶼、沙洲和礁灘,包括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其氣候受熱帶季風影響,海洋生物多樣性豐富,擁有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紅樹林和珊瑚礁生态系統(來源:中國自然資源部《南海生态保護白皮書》)。
南海主權争議涉及中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中國基于曆史依據提出“九段線”主張,并在2016年發布《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南海争議》白皮書。國際法層面,《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第121條對島嶼定義及海洋權益劃分提供了框架,但2016年南海仲裁案裁決未被中國接受(來源:海牙常設仲裁法院案號PCA 2013-19)。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研究顯示,南海珊瑚礁覆蓋率在過去50年下降40%。中國與東盟國家于2023年籤署《南海生态環境保護合作倡議》,推動建立聯合監測站和禁漁區。
通過多維度解析可見,南海的複雜性既體現在自然屬性與資源禀賦,也反映于國際政治博弈與法律實踐的交織。
South China Sea(南海/南中國海)是位于中國南部、太平洋西部的半封閉邊緣海,其名稱源于地理位置及曆史命名傳統。以下是綜合解釋:
地理範圍與特征
南海北起廣東省南澳島與台灣島南端,南至加裡曼丹島、蘇門答臘島,西接中國大陸及中南半島,東鄰菲律賓,通過海峽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自然海域面積約350萬平方公裡,其中中國領海約210萬平方公裡,是中國近海中最大、最深的海域。
名稱由來與翻譯
英文名“South China Sea”直譯為“南中國海”,是近代西方根據地理位置(中國大陸以南)命名的結果。中文簡稱“南海”,其英文縮寫為“SCS”。需要注意的是,廣義的“南海”指整個南中國海區域,而狹義特指中國主張的九段線内領海(約210萬平方公裡)。
戰略與資源意義
南海是重要的國際航道,擁有豐富的漁業、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中國通過“九段線”U形邊界線主張曆史性權利,相關争議涉及主權、資源開發及航行自由。近年來,中國在南海加強了島礁建設與資源開發活動。
相關術語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南海動态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權威地理資料或國際法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