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等學校
中等學校
She taught history at a secondary school.
她在一所中學教過曆史
She taught history at a secondary school.
她在一所中學教過曆史。
Children usually transfer to secondary school at 11 or 12.
兒童通常在11或12歲時升讀中學。
At secondary school, most youngsters have mobile phones.
在中學,大多數年輕人都有手機。
When you are 11, you would move on to a secondary school.
當你十一歲時,你将進入中學。
Compulsory education has enabled most migrant workers to finish secondary school.
義務教育使大多數外來務工者完成了中學教育。
"secondary school"(中學)是基礎教育體系中介于小學和高等教育之間的教育階段,通常面向12至18歲的青少年。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中等教育分為初級中學(lower secondary)和高級中學(upper secondary)兩個階段,旨在為學生提供通識教育、職業技能培養以及升學準備。例如在中國,中學包含三年制初中和三年制高中,課程涵蓋語文、數學、科學等核心學科,并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
不同國家的中學教育存在差異:英國将11-16歲階段稱為secondary school,學生需完成GCSE考試;美國則分為middle school(11-14歲)和high school(14-18歲),最終通過SAT/ACT考試申請大學(美國教育部K-12教育框架)。世界銀行研究報告顯示,全球中等教育毛入學率已從2000年的72%提升至2023年的84%,體現其作為人力資本培育關鍵階段的重要性。
“Secondary school”是英語中用來描述中等教育階段的術語,其具體含義因國家教育體系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Secondary school”指介于小學(primary school)和高等教育(大學及以上)之間的教育階段。詞源上,“secondary”意為“第二級的”,對應小學之後的第二階段教育。例如:
研究發現,全球約70%的國家使用“secondary school”作為中等教育統稱,但具體學段劃分差異顯著。例如,日本對應“中學校”(初中)和“高等學校”(高中),而德國則分為“Gymnasium”(文理中學)和“Realschule”(實科中學)。
總結來看,“secondary school”是一個廣義的中等教育概念,需結合具體國家或地區教育體系理解其範圍。在翻譯為中文時,通常譯為“中學”,但需注意其可能包含初中、高中及職業教育。
lycheeedgedo one's bitperceptionsuavityapprehendingcobwebhomespunintestinalLithuaniamedicinesmortarsoverthrewpoliciesstoicismcorporate cultureholding capacitypay the renttaper threadAeronArgivebacteruriacocoboloelverEsterafootlessfuturisthydrazinobenzeneHypospilakaryogenetics